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图文转换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图文转换是根据图形内容,分析有关材料,挖掘隐含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既考查学生对图画、图表等图形信息的语言表述和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从图形信息中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当代学生应具有的阅读能力。二、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且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初三年学生对于图文转换题能够大致看懂图形内容,但落实到具体答题上仍存在语言词多意少、难以准确领会寓意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他人作答并自行总结答题思路,来使语言更简洁准确和提升作答完整度。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思路,领会图文象征的寓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2.自行总结答题思路,找出作答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参考答案并进行订正。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思路,领会图文象征的寓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学难点自行总结答题思路,找出作答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参考答案并进行订正。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启发法学习方法:发现法、学思结合法六、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观察图形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发展;3.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借鉴不同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六、教 学 过 程(双边活动)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图片导入屏显学生漫画作品,师:生活中处处有图文转换,那么何为图文转换?(将图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 思考:何为图文转换? 知晓图文转换的概念,形成初步认知。(二)解读课标师:课标对于我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图文转换的要求是什么呢?1.课标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且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师:多种材料相互独立,为什么又能相互联系?(围绕同一主题)生思考:常见非连续性文本主题有哪些?师点拨:自然环保、时事政治、科技创新、社会热点、文化传承……3.能领会文本的意思:“领会”的意思为“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图文转换中,文本即图,图包括图画(图标、漫画)和图表,能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客观全面地进行描述。(师板书)4.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分析有关材料,联系主题挖掘隐含信息,由此推论得出结果,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师总结: 课标要求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图文转换的要求是客观全面地描述图形,挖掘隐含信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三)典例精讲1.屏显2020厦门双十试卷之非连续性文本:“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生思考:该文本主题是什么?师点拨:文化传承。2.学生当场完成第19题,限时5分钟:材料四的设计图妙在何处?请尝试解读。(提示:崔颢的古诗)(3分)3.教师巡视,挑选具有代表性的4位学生上黑板书写作答情况,学生思考并选出最全面的一个作答选项。4.师分析另外3个作答情况,总结学生存在问题。预设:语言不简洁; 要素不完整; 寓意不全面……生思考:选出较为全面的选项与参考答案相比,可得几分?师生共同分析参考答案的答题要点,重新整合答案。点拨:参考答案:该图将“武汉加油”四个字略微变形,设计成了一座塔楼的一部分(1分),这座塔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历史建筑物黄鹤楼,突出了武汉的地方特色(1分),整幅图既有时代性,又具有代表性和古香古色。(1分)订正答案:①该图将“武汉加油”四个字略微变形,设计成了一座塔楼的一部分;(文字,图形)②这座塔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历史建筑物黄鹤楼,突出了武汉的地方特色,令人想起崔颢的古诗《黄鹤楼》,具有文化色彩,(图形的寓意)同时起到为抗疫助力的作用;(文字的寓意)③中国红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武汉抗疫的祝福和鼓励。(色彩+色彩的寓意)学生订正答案。(四)课堂小结1.学生自行总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图文转换答题思路。(师板书)点拨:(1)图形:具体事物的图形,地方特色的图形,特定事件的图形;(2)色彩:色彩构图与主题的关联;(3)文字:不同语种(中文,英文),不同字形(繁体字,简体字);(4)寓意:形色文共同组合后象征的寓意2.师总结:(1)在语文学习中,要学会分析参考答案并进行校对,而非一味地抄写答案。(2)复习阶段要学会自主归纳常见考点,形成语文知识体系。(3)生活中处处有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要用一颗敏感的语文心不断地去接触它、探究它。(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完成《新启航》相应习题。2.选做题:尝试解读王同学漫画的妙处并归纳漫画答题思路。 齐读课标回顾做过的非连续性文本,总结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主题解读课标阅读文本,思考主题限时做题独立思考,分析作答情况分析参考答案,学生订正答案自行总结答题思路 明确学习目标温故知新,建立语文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锻炼考场做题速度找出存在问题,追本溯源,寻求解决方法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形成简洁准确的书面笔记。明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图文转换答题思路巩固课堂所学,学会知识迁移板书设计 形 ↑ 意 ← 非连·图文→ 色 ↓ 文教学反思:(一)优点:1.由课标的解读从根本上了解学习目标,课堂中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让学生自己判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典例剖析深入细致,做到“一课一得”;2.复习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一是注重全班同学的薄弱点,二是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二)改进:1.事先安排学生完成题目,课堂总结后增加一道练习进行随堂训练,以便更加巩固知识点。2.图标的寓意有时在非连的其它材料中也有提醒,应提醒学生图标的图文转换要有全局观,综合各则材料。-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