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物质的变化考点精讲知识点1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矿石粉碎3.形式:A.状态上的改变: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B.形状上的改变:木材制成桌椅、铁杵磨成针C.位置上的改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瓣从枝头落到地面)千凿万击出深山(石灰石从山里运到山外)D.能量形式改变: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水力发电(势能→动能→机械能→电能)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典例1】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 B.手工剪纸C.粮食酿酒 D.烧制陶瓷【答案】B【解析】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手工剪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烧制陶瓷,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类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举一反三】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C【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B.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C.梨花开放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答案:C。2. 2019年12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至今日该病毒已经夺走数千人的生命,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 B.酒精挥发 C.酒精燃烧 D.酒精杀菌【答案】B【解析】A.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酒精杀菌是酒精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技巧与方法】判断要点:如果是:状态上的改变、形状上的改变、位置上的改变、能量形式改变基本都是物理变化!【针对训练】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食物腐烂C.燃放礼花 D.切割玻璃【答案】D【解答】解: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切割玻璃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 B.胆矾研碎 C.烧制瓷器 D.生产化肥【答案】B【解析】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烧制瓷器,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生产化肥,有化肥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花生霉变 B.铜丝折弯 C.纸张燃烧 D.铁的生锈【答案】B【解析】A.花生霉变,有霉菌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铜丝折弯,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铁的生锈,有氧化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2 化学变化1.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实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3.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例如:4.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5.相互关系:A.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B.联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典例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答案】A【解析】A.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淘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 B.耕田C.生火 D.灌溉【答案】C【解析】A.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耕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生火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衣服晾干 B.木柴燃烧C.西瓜榨汁 D.冰块融化【答案】B【解析】A.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西瓜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冰块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3.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镁带变短了 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 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答案】C【解析】A.镁条迅速变短不属于基本特征,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B.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一种白色粉末说明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镁带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故选项正确;D.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C。【技巧与方法】1.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生成新物质;2. 从宏观上看是产生了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新物质);从微观上看是产生了新分子或者新原子。3.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5.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针对训练】1.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B.司马光砸缸C.刻舟求剑D.铁杵磨成针【答案】A【解析】A.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符合题意;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不符合题意;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不符合题意;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海水晒盐C.石蜡熔化D.高粱酿酒【答案】D【解析】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高粱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B【解析】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里描述的是一夜北风吹落的雪花落在树上,像梨花开放,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11.1.2物质的性质考点精讲知识点1 物理性质(通过感官感知)1.定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内容:颜色、气味、状态、味道、(通过物理仪器可以测量出来)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3.实例: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金刚石很硬,酒精易挥发等【典例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 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答案】B【解析】A.高粱酿酒是使高粱中的糖类变为酒精,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用高梁酿造高梁酒体现了高粱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干冰用于冷藏食品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需要大量吸热,获得低温,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体现了干冰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虽然组成元素未变,但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体现了石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与金属矿物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举一反三】1.下列各选项对颜色的描述,体现物质真实物理性质的是()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C.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D.青少年要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书籍”【答案】B【解析】A.“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难以降解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塑料的颜色,不能体现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蓝色海洋”体现了海洋的颜色,体现了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C.“绿色食品”指的是健康卫生无污染的食品,不能体现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黄色书籍”指的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书籍,不能体现物质的真实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煤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答案】B【解析】A.煤用作燃料,会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答案】C【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技巧与方法】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1.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描述物质的变化时通常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2.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描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针对训练】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答案】A【解析】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B.碳在常温下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是利用了其稳定性,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C.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其稳定性,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是因为硫酸能与铅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选A。2.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 B.碳酸钙作补钙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 D.小苏打作发酵剂【答案】C【解析】A.氧气作供氧剂,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碳酸钙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小苏打作发酵剂,是因为碳酸氢钠伸入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C【解析】A.氧气作供氧剂,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碳酸钙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小苏打作发酵剂,是因为碳酸氢钠伸入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答案】B【解析】白色,有咸味是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水溶液呈碱性、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知识点2 化学性质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内容: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易风化、稳定性等。3.实例: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典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答案】D【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D.赤铁矿用于炼铁,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举一反三】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答案】C【解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由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叫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故选C。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 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答案】 B【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房间中的异味,利用的是物理性质;煤、石油、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化学性质;干冰升华可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可以用于冷藏食品,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铜或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导线,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 B。3.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凡海盐,见水即化 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答案】A【解析】A.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说明金高温受热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是指煤炭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技巧与方法】1.性质和变化的关系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是性质的具体表现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2.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往往用“生成了”、“变成”等词语。3.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如冰与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针对训练】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吸附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答案】C【解析】A.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C.氧化性通过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答案】D【解析】A.用水银填充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利用了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答案】C【解析】A.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C.氧化性通过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知识点3 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变化性质用途氧气支持燃烧,这是氧气的性质,可用来炼钢、气焊和气割,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氧气可用来炼钢、气焊和气割,这是氧气的用途,体现了氧气的性质。【典例3】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 B.碳酸钙作补钙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 D.小苏打作发酵剂【答案】C【解析】A.氧气作供氧剂,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碳酸钙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小苏打作发酵剂,是因为碳酸氢钠伸入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举一反三】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C【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答案】B【解析】A选项、石墨能导电,所以可作电极;B项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C选项、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都有直接关系;D项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是因为能供给呼吸,与密度没有直接关系。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B.用一氧化碳冶炼铁C.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D.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答案】B【解析】A.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够溶解有机物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技巧与方法】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1.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2.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汽油可燃烧)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汽油在燃烧)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针对训练】1.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A【解析】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答案】A【解析】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钢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答案】B【解析】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1 物质的变化 讲义.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2 物质的性质 讲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