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一、核心知识梳理: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珍妮机 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其他国家:18世纪后期起--19世纪60-80年代)1.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原因: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3)成就:①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③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行业:棉纺织业(4)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背景:①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②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2)改进蒸汽机:①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②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③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3)工厂制度的确立:①前提: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②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3.火车与铁路火车与铁路:(1)尝试: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2)产生: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3)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4)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4.工业革命的影响、特点、启示及扩展(1)影响: A.对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 经济:①生产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人类由手工工场向现代工厂过渡;③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 政治:①社会结构,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②对资本主义,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本主义方式扩展至世界各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B.对世界:①世界面貌,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②世界格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西强东弱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推动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对城市化:促进了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对自然环境: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严重污染了环境。(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技术发明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以蒸汽机为动力来源,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3)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考点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抨击普鲁士政府;一起讨论革命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1849年移居伦敦后写成《资本论》等著作。 2、马克思主义诞生 (1)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意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第一国际(1)第一国际:背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目标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2)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开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政权的尝试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公社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第一国际的成员失败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二、易混易错、知识点拨与拓展1、【易错易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 ) 错因分析: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并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拓展延伸】1)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1)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④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2)消极影响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紧对亚、非、拉等落后地区的殖民掠夺,加快了这些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2)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在各国传播开来,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记忆妙招】工业革命的过程【记忆妙招】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3、【知识点拨】1)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3)由理论到现实:十月革命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4)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8个,亚洲出现4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国家的阵营;(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由苏联模式到二战后一些国家力图改革突破此模式,但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巨大成就。2)“工场”和“工厂”的区别“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