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雁门太守行》教案
一、教材分析
《雁门太守行》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诗歌和文言文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诗人构思大胆,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高度赞扬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与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由浅入深,引导他们主动鉴赏研读,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情,理解诗中意,并背诵积累诗歌。
2.探究诗歌细节,咀嚼品读诗歌语言,以读促知,以知促读,读好诗歌情感,感受全诗意境。
3.了解作者,体悟作者构思奇特、幽冷浓艳的独特艺术风格。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传扬中华优秀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细节,咀嚼品读诗歌语言,以读促知,以知促读,读好诗歌情感,感受全诗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体悟作者构思奇特、幽冷浓艳的独特艺术风格。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行》。
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背景介绍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5.诗歌节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诗歌翻译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7.文本分析
(1)第一句:写景叙事相结合。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士气恢宏。
(2)第二句:多感官描写相结合。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这种黯然凝重的场面,衬托出战地上的悲壮气氛。
(3)第三句:场面描写:写部队夜袭,行军神速,偃旗息鼓,投入战斗,浴血奋战。
(4)第四句: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誓死报国的决心。升华了主题,全篇的点睛之笔。
8.深入探究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明确: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局势的危急。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明确:“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运用典故,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5)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明确:白天,严阵以待;黄昏,战事激烈;夜里,奇袭敌营。
(6)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更加突出了紧张的氛围?
明确:“压” 是“逼迫”的意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开”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严阵以待,士气高昂。
(7)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8)《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小结)
明确: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八、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沉吟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走近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到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品味到了李贺构思奇特,幽冷浓艳的艺术风格。认识了才华横溢的李贺,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这首诗李贺作于十七岁,十七岁的他,从未上过战场。李贺他出身唐朝宗室,却家道中落。他身体羸弱,一生愁苦多病。他热衷功名,他渴望战场,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
九、布置作业
1.《雁门太守行》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 。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 。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5.“ ,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 ,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参考答案
1.《雁门太守行》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