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修辞专项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拟人02排比03夸张04常见修辞手法01比喻05设问06反问07对偶01比 喻比 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比 喻(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02拟 人拟 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03排 比排 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04夸 张夸 张(三)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四)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夸 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05设 问设 问(一)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二)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三)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四)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06反 问反 问(一)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二)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三)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07对 偶对 偶(一)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二)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四)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学会了吗?下面开始练习喽!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1.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填字母)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夸张 F.对偶 G.设问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2.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3.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 )4.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 )5.他家的房子可小了,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三、选择1. 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A.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A、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B、拟人 比喻 对偶 排比C、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D、比喻 拟人 比喻 反复 2.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排比。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竞选州长》)(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周总理,你在哪里》)(排比。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D、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人类的语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四、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早听说此地的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好我的房间号码。 ( )2.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4.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5.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7.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 )答案一、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5.反问 6.夸张 7.拟人 8.比喻 9.比喻二.A2.B3.C4.G5.E6.D7.F三.1.B 2.B 3.A四.1.拟人2.反问3.比喻4.设问5.排比6.对偶7.夸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