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八上·浙江期中)下图是近代列强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表示开放的通商口岸),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2021八上·浙江期中)“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下列活动最符合此设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万国公报》 D.开办大生纱厂
3.(2021八上·浙江期中)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最终失败了。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沦陷
4.(2021八上·浙江期中)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的反清高潮
5.(2021八上·浙江期中)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安庆起义
6.(2021八上·浙江期中)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庄子》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名句,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其作始也简”体现了什么精神(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坚定信念、转危为安
C.生死攸关、走向成熟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7.(2021八上·浙江期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
8.(2021八上·浙江期中)“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___爆发前,广大学生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
A.五四运动 B.一二 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9.(2021八上·浙江期中)“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 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就是史证之一。当时武汉会战的影响是(  )
A.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2021八上·浙江期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下列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11.(2021八上·浙江期中)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宣布投降
二、非选择题
12.(2021八上·浙江期中)金华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战争中国门洞开】
【屈辱中逐渐觉醒】
材料一: 西方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抗争中改变形象】
材料二: 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着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 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1)图一、图二所示条约的签订都与战争有关,找出图片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说明。
(2)材料一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B中列强在1901年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的原因
13.(2021八上·浙江期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红船精神】
材料二: 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长征精神】
材料三:“(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100多年前民族危难之际,青年学生率先挺身而出的先锋。他们的哪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材料二中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是什么?
(3)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4)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14.(2021八上·浙江期中)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共促祖国统一共襄复兴伟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时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材料二: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材料三:电影《建国大业》的部分台词
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
(1)材料一中,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的依据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分别建立的两个“战线”是什么 在第二个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双方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3)台词中,国共两党“存续相依”,曾在哪些战争中并肩作战?
(4)从国共两党的“和”与“打”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第一幅图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第二幅图是《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沿江地区,两幅图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李鸿章强调的是“精熟西文”人才的重要性,新式学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近代人才,由此可知,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精熟西文”的信息,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6年,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被迫离开天京,严重消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京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4.【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及所学知识可知,对联中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ACD三项和题干对联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黄花岗起义是题干描述的起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其作始也简”体现了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坚定信念、转危为安反映的是八七会议,生死攸关、走向成熟反映的是遵义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反映的是古田会议。
A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其作始也简”体现的精神,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其作始也简”体现了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
7.【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题干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及学生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答案】B
【知识点】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华北事变,日本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的华北地区。青年学生纷纷参加的抵抗运动。1935年12月9日,“一二 九”运动在北平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ACD三项和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一二 九运动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二 九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A项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不是武汉会战的影响,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武汉会战的影响,符合题意;
C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D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汉会战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武汉会战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田会议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古田会议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1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ACD三项都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B项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看法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区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含义进行理解。
12.【答案】(1)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利益;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侵略时间由2年变成4年;侵略范围由长江以南沿海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局势:(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原因:二战爆发,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国民党政府的亲美政策等。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之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图二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与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开辟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战争的方式都是先以武力威胁,后以签订不合理条约的形式获得利益,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更长,侵略国家更多,开放的口岸增多,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加深,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表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3)根据材料“……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 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可知,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是忠诚;吃苦耐劳、足智多谋。二战爆发,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国民党政府的亲美政策,这些成为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原因。
故答案为:(1)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利益;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侵略时间由2年变成4年;侵略范围由长江以南沿海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局势:(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原因:二战爆发,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国民党政府的亲美政策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3.【答案】(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的革命结果建立新中国等。
(3)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
(4)长征的意义。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100多年前民族危难之际,青年学生率先挺身而出的先锋。他们体现出的爱国主义,追求进步,追求民主与科学,勇于担当,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忧国忧民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取得了新的革命结果——建立新中国等。
(3)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4)根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的革命结果建立新中国等。
(3)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
(4)长征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红军长征、中共成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掌握伟大的民族精神。
14.【答案】(1)依据:《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
(2)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后,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
(4)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是“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的依据。
(2)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敌人后方,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低柱的作用。
(3)台词中,国共两党“存续相依”,曾在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并肩作战。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先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故答案为:(1)依据:《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
(2)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后,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
(4)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近代日本发动中国的侵略战争,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两次合作又两次分裂。掌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八上·浙江期中)下图是近代列强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表示开放的通商口岸),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第一幅图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第二幅图是《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沿江地区,两幅图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相关知识。
2.(2021八上·浙江期中)“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下列活动最符合此设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万国公报》 D.开办大生纱厂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李鸿章强调的是“精熟西文”人才的重要性,新式学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近代人才,由此可知,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精熟西文”的信息,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2021八上·浙江期中)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最终失败了。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沦陷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6年,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被迫离开天京,严重消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京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4.(2021八上·浙江期中)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的反清高潮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5.(2021八上·浙江期中)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安庆起义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及所学知识可知,对联中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ACD三项和题干对联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黄花岗起义是题干描述的起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
6.(2021八上·浙江期中)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庄子》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名句,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其作始也简”体现了什么精神(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坚定信念、转危为安
C.生死攸关、走向成熟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其作始也简”体现了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坚定信念、转危为安反映的是八七会议,生死攸关、走向成熟反映的是遵义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反映的是古田会议。
A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其作始也简”体现的精神,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其作始也简”体现了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
7.(2021八上·浙江期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题干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及学生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2021八上·浙江期中)“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___爆发前,广大学生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
A.五四运动 B.一二 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B
【知识点】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华北事变,日本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的华北地区。青年学生纷纷参加的抵抗运动。1935年12月9日,“一二 九”运动在北平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ACD三项和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一二 九运动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二 九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2021八上·浙江期中)“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 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就是史证之一。当时武汉会战的影响是(  )
A.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A项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不是武汉会战的影响,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武汉会战的影响,符合题意;
C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D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汉会战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武汉会战的相关知识。
10.(2021八上·浙江期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下列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田会议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古田会议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11.(2021八上·浙江期中)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宣布投降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ACD三项都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B项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看法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区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含义进行理解。
二、非选择题
12.(2021八上·浙江期中)金华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战争中国门洞开】
【屈辱中逐渐觉醒】
材料一: 西方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抗争中改变形象】
材料二: 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着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 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1)图一、图二所示条约的签订都与战争有关,找出图片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说明。
(2)材料一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B中列强在1901年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的原因
【答案】(1)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利益;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侵略时间由2年变成4年;侵略范围由长江以南沿海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局势:(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原因:二战爆发,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国民党政府的亲美政策等。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之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图二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与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开辟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战争的方式都是先以武力威胁,后以签订不合理条约的形式获得利益,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更长,侵略国家更多,开放的口岸增多,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加深,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表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3)根据材料“……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 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可知,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是忠诚;吃苦耐劳、足智多谋。二战爆发,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国民党政府的亲美政策,这些成为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原因。
故答案为:(1)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利益;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侵略时间由2年变成4年;侵略范围由长江以南沿海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局势:(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原因:二战爆发,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国民党政府的亲美政策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3.(2021八上·浙江期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红船精神】
材料二: 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长征精神】
材料三:“(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100多年前民族危难之际,青年学生率先挺身而出的先锋。他们的哪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材料二中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是什么?
(3)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4)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的革命结果建立新中国等。
(3)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
(4)长征的意义。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100多年前民族危难之际,青年学生率先挺身而出的先锋。他们体现出的爱国主义,追求进步,追求民主与科学,勇于担当,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忧国忧民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取得了新的革命结果——建立新中国等。
(3)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4)根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的革命结果建立新中国等。
(3)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
(4)长征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红军长征、中共成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掌握伟大的民族精神。
14.(2021八上·浙江期中)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共促祖国统一共襄复兴伟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时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材料二: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材料三:电影《建国大业》的部分台词
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
(1)材料一中,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的依据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分别建立的两个“战线”是什么 在第二个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双方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3)台词中,国共两党“存续相依”,曾在哪些战争中并肩作战?
(4)从国共两党的“和”与“打”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依据:《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
(2)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后,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
(4)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是“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的依据。
(2)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敌人后方,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低柱的作用。
(3)台词中,国共两党“存续相依”,曾在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并肩作战。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先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故答案为:(1)依据:《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
(2)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后,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
(4)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近代日本发动中国的侵略战争,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两次合作又两次分裂。掌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