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1 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重难点:利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堂导学:观察:每人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成的像,思考以下问题: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地方?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一样吗?3.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 ,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 (“有”或者“没有”)蜡烛A的像出现。(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s/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s/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放大、缩小、等大)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平行、垂直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填垂直或是成多少角度);(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1 课后学案1、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原因: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说明了像与物的大小 。(5)如果在图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2、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如图甲).(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与交流:(1)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亮,他能看见跳棋的像吗? 。你的改进方法是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3)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什么?。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