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1 磁体与磁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认识磁体与磁场。(2)、了解磁体的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理解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2、预习范围教材第16章一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4、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曲线.实际上不存在。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疏。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是闭合的曲线。磁感线上任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方向。三、预习检测1.一条形磁铁不慎从中间断为两段,则两段的磁性是( )A.两段都没吸磁性 B.一段只有N极,一段只有S极C.每段都有N、S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在地球表面的某位置,发现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沿竖直方向,且S极向下,则该位置在( )A.地球北极附近 B.地球南极附近C.地球赤道附近 D.无法确定3.缓慢转动指南针的罗盘时,罗盘内的小磁针( )A.将随罗盘一起转动B.不随罗盘一起转动,几乎仍在原来位置不动C.将转动得比罗盘快些D.将转动得比罗盘慢些4.关于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在磁场中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眼睛看不见罢了B.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C.磁感线是一系列曲线,不可能是直线D.有磁感线的地方不一定有磁场5.钢条AB的A端靠近小磁针的北极,它们相互吸引;钢条B端靠近小磁针南极,它们也相互吸引,则( )A.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北极B.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南极C.钢条一定无磁性D.钢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无磁性探究案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磁体上存在两个 ( ) 的部分叫磁极.将一个磁体用线悬挂起来,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 ( ),指北的磁极叫 ( ).2.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它们表现出来的作用规律是 ( ) .3.磁场是磁体周围的一种能传递( )的特殊物质.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 (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4.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分布.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 ( ),磁感线越疏的地方磁场越 ( ).5.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水平放置、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之所以在地球表面指向南北,就是因为受到 ( )的影响.最早发现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的科学家是我国宋代的 ( ) .二、随堂检测1.将一根条形磁体截成两段,则( )A 一段只有N极,另一端就只有s极 B 两段上都没有了磁极C 两段上各有两个同名的磁极 D 两段上各有两个异名的磁极2.将图所示的两个磁体中间的两个磁极相互接触后,原来被吸在磁极上的铁钉将会A 保持原来的状况B 由于磁体不再吸引铁钉而掉下来C 相互吸引D 相互排斥3.假如将一个小磁针放在地球的北极点上,那么小磁针静止时N极将( )A指南 B指北 C向下 D 向上4.磁体可以吸引一元硬币,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硬币中含有的磁性材料被磁化了B. 硬币一定铁做的,所以被吸引C. 硬币是铝做的,磁体有时也能吸引铝D. 可能是磁体的磁性太强,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就越多5.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指南北是因为 ( )A.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B.异名磁极互相吸引C.指南针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D.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6.如下图所示,一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四根磁针静止时磁极指向画错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 )A.磁针甲 B.磁针乙C.磁针丙 D.磁针丁7.当钢条靠近磁针的N极时,N极远离钢条,根据这一现象 ( )A.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钢条与磁针接近一端是N极。B.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钢条与磁针接近一端是S极。C.不能确定原来有没有磁性。D.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无磁性。8.把钢棒甲的一端靠近钢棒乙的中部,没有力的作用,而把乙的一端靠近甲的中部时,两者互相吸引,则 ( )A.甲无磁性,乙有磁性 B.甲有磁性,乙无磁性C.甲、乙都有磁性 D.甲、乙都没有磁性参考答案预习案1.C 2.B 3.B 4.B 5.D探究案1. 磁性最强 南极 北极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极间相互作用 北 4.强 弱 5.地磁场 沈括1.D 2.B 3.D 4.A 5.D 6.D 7.A 8.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