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下册分层同步练习第六单元: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6.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一、单选题1.下图中的漫画带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A.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禁止有污染行业发展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当前的雾霾天气不属于( )A.大气污染 B.环境问题 C.环境污染 D.资源问题3.G20峰会期间,有文章以此为标题:从“APEC蓝”到“西湖蓝”,何时迎来中国蓝?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 )A.沙尘暴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C.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问题 D.如何促进经济发展4.2018年3月11日,我国宪法修正案获得表决通过,生态文明写人宪法,显示出沉甸甸的分量。这体现了( )①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②我国是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③我国依法治理和保护环境④美丽中国已经建成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5.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到2018年6月底,我国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结合下图回答,河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是(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②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河湖管理③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④统一协调,彻底治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19年4月29日,一座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皖南徽州古村落浓缩呈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这一富有徽风皖韵、画意诗情的美丽画卷蕴涵的理念,启示我们打造美丽安徽要(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④坚持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2005 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就要( )A.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B.抓好脱贫攻坚,推进全面小康C.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D.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经济8.下列属于进入工业社会新增加的环境问题有:( )①洪水和风暴等自然灾害 ②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③酸雨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资源问题 B.发展问题 C.人口问题 D.和平问题10.下列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是(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乱砍乱伐 ④封山育林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1.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渔民感叹“江河无鱼钓,空篓问苍天”,这主要反映了( )A.人口众多 B.渔业资源匮乏C.水体污染严重 D.大气污染严重12.形成赤潮的直接原因是( )A.海水综合治理差B.海水中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D.水土流失严重,大量东南丘陵的红壤进入海洋13.2018年6月11日,生态环境部启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覆盖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负责人表示,当前这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继续改善,但个别地区污染仍然较重。阅读材料回答小题。(1)当前这些重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水体污染 D.大气污染(2)为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下列哪些做法符合题意( )①退耕还林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禁止开车 ④禁止焚烧秸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农业生产方面;②水利建设方面;③城市建设方面;④交通和工程建设方面.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我国每年因为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环境问题日突出 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③我国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我国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6.下列行为中容易引起环境问题的是( )A.把荒地改造为良田B.把滩涂改造成水产养殖场C.围湖造田,陡坡开垦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17.2016年入秋以来,我国多地深陷雾霾天气,能见度底,空气质量差,给人们的出行和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为远离雾霾,政府依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强PM5浓度的检测,对城市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说明( )①重视大气环境的保护 ②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中心工作③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今年2月起,我省各地打响了全民参与的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各级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实行“河长制”、实施《水环境保护条例》、采用水质检测仪等。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实行河长责任制,人人参与B.应发挥科技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须把水环境治理纳入法制轨道D.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彻底剿灭劣V类水19.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为了减缓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0.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大于2.5微米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它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最重要元凶.其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厂燃烧煤炭排放的烟尘.下列关于空气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PM2.5含量越高,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B.盆地地形有利于悬浮颗粒物扩散,降低空气污染程度C.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可以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D.阴天无风和多雾的天气容易产生二、填空题21.近年来,国家加大 的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 建设,美丽中国揭开新的篇章。22.当前的中国正处在 快速发展的阶段, 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23.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我国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此,我国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治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并治理环境污染。如:在流动沙丘地区建设沙障;在荒漠化地区建立人工草场;在非宜耕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在生态环境恶劣的牧区实行禁牧等。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对水体污染、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开展治理工作。2.【答案】D【解析】【分析】雾霾天气属于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现象,但不属于资源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蓝”喻指环境问题,所以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了解。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我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说明我国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上,也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故①和③正确;②说法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④说法错误,故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分析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属于容易题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但不是治根措施,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水污染治理措施理念的理解。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建设美丽安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故①和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古村落呈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说明要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②正确。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分析和绿色发展理念,属于容易题。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知,要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统一,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吻合,故排除。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8.【答案】C【解析】【分析】洪水和风暴是史前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是农业社会主要的环境问题;酸雨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工业社会新增加的环境问题。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工业社会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类主动的征服自然;人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减小;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9.【答案】B【解析】【分析】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必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10.【答案】B【解析】【分析】封山育林有助于保护森林,而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和乱砍乱伐则会破坏生态环境。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11.【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渔民的感叹反映出水体污染导致鱼虾绝代的现象,故选择C。【点评】知道环境问题的影响。12.【答案】C【解析】【分析】形成赤潮的直接原因是海水受到生活垃圾污染微生物数量增加。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属于基础性题型,识记即可。13.【答案】(1)D(2)B【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得出,当前这些重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 为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应该从大气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主要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禁止焚烧秸秆,甚至可以采用生物措施,增加绿地面积,退耕还林等。禁止开车不符合实际。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当我们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之中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14.【答案】D【解析】【分析】(1)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变化、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引起疾病.其中有些是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致病的,例如中暑、冻伤、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此外,高山反应、空调病、风扇病等也与气候有关.(2)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3)气候变化通常会改变全球水文循环现状,使水文极值事件的强度和频次增加,进而影响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运行和建筑材料等.(4)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也有着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生活环境,防止城市污染等方面,关系密切.(5)人们以车、马、轿、船代步的时代,交通受气候影响也非常大;“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是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结果;现代社会,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们对气候条件的依赖反而更明显了.由此可见气候在人类活动的生活方面、农业生产方面、水利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方面、海陆空交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故选:D.【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及人类活动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5.【答案】A【解析】【分析】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正确处于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但经济建设必须建立在环保工作基础之上。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期。 经济的发展受限于环境承载力,一旦环境无法承受经济发展造成的变化问题,那么发展便无以为继。16.【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涉及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C中的围湖造田违背可持续发展,陡坡开垦违背因地制宜,因此答案是C。【点评】理解因地制宜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1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所以②错误;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解决环境污染无关,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解决环境问题对策的理解。1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只能对环境污染起到缓解作用,并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源,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理解。19.【答案】D【解析】【分析】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的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方法有: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是不现实的.故选:D.【点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说减少人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实用新型能源;多种植绿色植物,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生成.20.【答案】B【解析】【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PM2.5含量越高,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PM2.5浓度降低,故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可以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盆地地形不利于悬浮颗粒物扩散,降低空气污染程度;阴天无风和多雾的天气容易产生空气污染;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1.【答案】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解析】【分析】近年来,国家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揭开新的篇章。【点评】 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了富有远见卓识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既切合当下实际又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22.【答案】工业化;环境【解析】【分析】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环境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点评】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期。 经济的发展受限于环境承载力,一旦环境无法承受经济发展造成的变化问题,那么发展便无以为继。23.【答案】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世界各国【解析】【分析】 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进行国际合作。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还未扭转,各种全球环境问题无一不在阻碍着人类的发展。【点评】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