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4.1可持续发展与新发展理念
一、单选题
1.对下边漫画《千疮百孔的地球》,解读正确的是( )
①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③要正确处理好PRED的相互关系
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很多国家都规定了“休渔期”,是为了( )
A.保障渔民的休息 B.加强文化教育
C.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D.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
3.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陕西秦岭考察,再次宣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强调陕西干部要吸取“秦岭违建”的教训,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这启示我们要继续( )
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限制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④禁止开发自然资源,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①围湖造田 ②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
③发展生态农业 ④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5.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反思自己的行为,考虑到人地关系要协调发展是从哪一时期开始的( )
A.史前时期 B.19世纪中期后
C.20世纪中期后 D.21世纪后
6.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是在( )
A.《21世纪工程》
B.《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
C.《京都议定书》
D.《我们共同的未来》
7.2019年2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2000至2017年全球各地区植被面积的增长率(如题25表),消息一出,全世界都在为中印两国点赞。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过去20年间,地球三分之一的新增植被是中印两国贡献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亚马孙雨林。上述材料表明( )
A.全球的生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B.除了中印两国外其它国家人民环保意识低下
C.中印两国积极应对全球的生态问题
D.环境危机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
8.2013年5月,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自发捡食学生们馒头、油条、米饭等剩饭剩菜。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大师生的内心,学生剩饭情况从此几乎杜绝,真正落实了“光盘行动”。对7名保洁员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
③不利于促进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下列说法能准确体现人类与海洋之间密切关系的是( )
①海洋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②海洋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
③人类是海洋的主宰,能随意利用海洋资源
④人类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质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在某班级开展的“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讨论活动中出现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乡村规划应坚持绿色发展,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工作中心,改善乡村环境
③加强不同地区的区域合作,有助于互利共赢
④既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又要加强区域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②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能有效地缓解人口压力
④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湾长制”是一项海湾管理保护的新举措。2018年3月14日,全国“湾长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台州市召开。会议交流台州“湾长制”试点经验,为高质量建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洋作出更大贡献。这说明台州市正在( )
①开发海洋新能源
②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快递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 B.垃圾分类是根本解决方案
C.限制网购规模是有效出路 D.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
14.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这种行为( )
A.破坏了自然环境 B.造成了人口问题
C.导致了普遍饥荒 D.引发了温室效应
15.今年嘉兴市运管工作会议提出新目标,“公交优先不动摇”对这一做法理解错误的是( )
A.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B.有利于节约资源
C.有利于保护环境 D.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
16.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说明我国已经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②只要消除贫困,就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这是贯彻协调、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成果
④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地球受到伤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也能实现人与地球和谐共处,故①正确,②错误。
保护地球,就要正确处理PRED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故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属于容易题
2.【答案】C
【解析】【分析】现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都规定了“休渔期”。其他说法不符合实际。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选项可知,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体现,故①和②正确;
③限制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
④禁止开发自然资源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属于容易题
4.【答案】A
【解析】【分析】围湖造田会使得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珍惜和合理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发展生态农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属于容易题
6.【答案】B
【解析】【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根据我国的国情,突出发展的主题,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视为统一整体,综合协调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7.【答案】C
【解析】【分析】据“2019年2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2000至2017年全球各地区植被面积的增长率(如题25表),消息一出,全世界都在为中印两国点赞。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过去20年间,地球三分之一的新增植被是中印两国贡献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亚马孙雨林”关键信息“过去20年间,地球三分之一的新增植被是中印两国贡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印两国积极应对全球的生态问题。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紧扣材料来理解回答。解答时,直接回答难度较大,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出最恰当的答案。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名保洁员的行为有利于解决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与消费无关,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海洋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②海洋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④人类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质交流;①②④,正确。但是,③人类是海洋的主宰,能随意利用海洋资源,这句话是错误的。过度的夸大了人类的力量,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0.【答案】C
【解析】【分析】 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工作中心,改善乡村环境 ,这句话错误。美丽乡村建设,更多的是关系到人居环境,不只是停留在乡村建设方面。“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①③④ ,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群众安居乐业、民生福祉,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废物得以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发展了种植业、畜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但与人口压力无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湾长制”是一项海湾管理保护的新举措,为高质量建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洋作出更大贡献。这说明台州市正在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①开发海洋新能源,②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主要侧重于资源开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13.【答案】D
【解析】【分析】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快递垃圾严重污染环境,浪费了资源,因此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4.【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体现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交优先不动摇”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与人口问题没有直接联系,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②只要消除贫困,就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句话是错误的。 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这句话夸大了消除贫困的作用。 ①③④ 。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说明了我们国家和党一直在解决人们的根本问题,我们国家一直将人们的问题认为是最重要的,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够致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是我们任务和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