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 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语文园地是整个单元的总结,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动”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二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说学情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小说,又自己创编了一个故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语文园地,再谈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会有感而发,有很多想说的话,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写自己内心活动时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抓住动作、语言描写等来表达。但由于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接触小说,学生对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交流平台”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3.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2.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教学难点五、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出喜欢的理由,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掌握园地内容的目的。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是整个单元的总结。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有哪些收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什么作用?阅读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你的感受如何?能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板块二、交流平台(一)回顾课文,说人物形象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二)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三)教师指导①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②通过情节感受人物形象;③借助环境描写突显人物形象。(四)说说《穷人》一课是如何体现人物形象的。(五)《桥》一课是如何体现人物形象的 (抓住老支书的语言、动作来体现;抓住环境描写,感受老支书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板块三、词句段运用(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彩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3.教师指导: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危险。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感彩。(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1.出示:【课件4】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板块五、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古诗《回乡偶书》,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适时指导。2.指名读,齐读,正音。研读感悟。(1)学生查找资料,用自己的话试着翻译诗句。(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归纳,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和久别回乡的亲切感)(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3.学生正确、流利地练习朗读背诵。板块六、课堂回顾这节课,我们结合语境理解了一些含有强烈感彩的词语。在日常的语言表达或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会使用类似的词语,让表达更加生动、深刻。我们也再次走进了桑娜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心理描写对展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同学们在习作训练中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比较多,却往往很少使用心理描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觉得原来心理描写这么重要,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还学习了一首看似平淡,实则包蕴了深沉情感的诗——《回乡偶书》,大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了这首诗,虽然我们阅历尚浅,还无法感受离家几十载后重回故乡的那份深沉的情感,但大家通过想象的方式、演一演的方式,体会出了诗人那种既高兴又难过的心情。古诗重在品,大家可以多读一读这首诗,再仔细品一品,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交流、感悟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2)积累更多的古诗,多读多背。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本次课堂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小说的三要素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针对小说的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品读句段,注意小说的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在积累背诵古诗《回乡偶书》时,学生不仅能结合搜集的资料,翻译古诗,还能围绕主题,展开想象,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结合,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