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身边的树》属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带领学生对树的基本结构,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征、姿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造型的树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运用丰富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对树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些有关树的种类、生长特点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另外,人美版第三册学生已经学过《大树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了铺垫,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观察、分析树的外形及线条纹理的丰富变化并学会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
三、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对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观察、分析树的外形及线条纹理的丰富变化,学习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
2. 在观察、欣赏中,感受树与人类的重要关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四、学科融合:美术学科与自然科学知识、语文知识的融合。
五、学段衔接:
在第三册学完《大叔的故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树的认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描绘。
六、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七、 教学重点
了解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八、教学难点
突出表现树的不同特征及姿态,线条运用变化丰富、疏密得当
九、教学准备:课件、画纸、彩笔、油画棒 、图片、吸铁石等。
十、教法:谈话法、观察比较法、示范法、点评法等
十一、学法:游戏法、观察法,自助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
十二、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出示谜语创境,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认识树的重要性,并导入课题“认识身边的树”。
2、说说树为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树的结构:
课件出示各种树的图片展示并提问:
a. 认一认: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b.说一说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c.想一想: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然后通过粘贴树的各个部分组成一棵完整的树,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树是由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几个部分组成。随机板书树的构成。
2. 了解树的外形特点
a. 课件展示杨树、柳树、松树、枫树等各种身边有特点的树,引导学生从每棵树的树干、树枝、树叶以及树冠等几个部分去认识和了解它们的特点。提问: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他们?
b. 在同学们认识的基础上老师示范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各种树的大形,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用线去表现树的特点和姿态。总结出各种树的不同,即:树干粗细,高矮的不同;树枝疏密的不同,树叶颜色和形状的不同。最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树述说其外形特点。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C.老师总结并随机板书:
树干粗细,高矮的不同;
树枝疏密的不同,
树叶颜色和形状的不同。
3、探究用线描的方法画出树的特点
a. 通过欣赏树皮上的各种纹路和图案,了解树干上丰富有趣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树纹的表现,有点状、竖条纹、横条纹、螺旋形、以及各种图案等!我们在表现时,要突出他们的外形特点,选择适合的线条。
b.老师总结并示范用各种线画出树干示范。
4、赏析艺术作品
教师展示各种绘画课件展示其他的画,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艺术实践
根据对多种树木的观察,选择多种线条描绘身边的树,画好树的外形及其特点并用色彩丰富画面效果!
四、学生作品展示及其评价
学生按小组评选出一幅最棒的作品老师贴到到黑板上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五、课外延伸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六、总结 环保倡议!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现实威胁。树木和我们生活紧密相连,我国将每年的三月十二日定位为植树节,我们共同呼吁: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七、 板书设计
认识身边的树
树干:粗 细不同
树枝:疏 密不同
树叶:形状不同
颜色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