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学与导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学与导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学与导设计
课 题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执教时间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1-1-1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得分布情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要点提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 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一节大洲的知识,了解各大洲的相对位置和轮廓,对于海洋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了解。初一学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阶段,对于认识海洋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保护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自然而然。 学教方式选择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地理课堂应该有地理课的“味道”,有地理课的“调”,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上就讲了学习方法,并指出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生认识社会,以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必备工具之一。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在世界地图上说出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2、能在地图上识别大洋、运河和海峡。 过程与方法: 仿照示例,描述四大洋的位置; 结合地图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结合书本归纳总结;课前搜集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海洋对人类的重要地位以及人类对海洋的相互影响。
课前准备 课件、地图册。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目标: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导入到新课。 学习任务: 1.回顾已学知识 2.设问过渡。 学习要点: 从大洲过渡到大洋。 回顾大洲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七大洲只占据地球表面29%的面积。那么,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又是怎么分布?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索一下海洋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
二、新课学习: 目标: 学习四大洋及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任务: 1. 看图用自己话归纳出海和洋的特点: 2. 让学生描述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习要点: 1.知识点:海:海洋的边缘部分。洋:大洋的主体部分,位于海洋的中心。 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一些著名的海,如红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等转承: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请大家看七大洲四大洋图来描述一下这四大洋的位置。如: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南部与太平洋和大西洋相通。 再通过图片详细了解一下各大洋及其面积比例 出示空白地图--在空白地图的相应位置填写大洋名称
学习任务: 1. 请学生阅读书上内容,总结一下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有哪几个方面? (先个人阅读,再小组讨论归纳) 2. 请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出运河和海峡的特点,以及一些著名海峡和运河的分布及其重要作用。 3.保护、利用海洋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习要点: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转承;浩瀚的海洋被喻为“蓝色的宝库”、“生命的摇篮”,这个比喻说出了海洋的什么特点? 1.手绘海陆间循环图 2.展示海洋资源图片 3.出示海洋运输发展的数据 转承:讲到海上运输,我们就有必要来认识一些海运枢纽。 请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出运河和海峡的特点,以及一些著名海峡和运河的分布及其重要作用。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大家根据你们收集的材料来说说人类对海洋都有那些影响? (课后思考):保护、利用海洋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通过习题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练习巩固本堂课所学。 学习任务: 1. 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衍地。 要点: 培养学生自我小结、自主梳理的能力,并通过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资源: 生物资源 2、影响 空间资源 交通
学与导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