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2·涟源)读拼音,写词语。
被捕前,为bì miǎn   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先烈李大钊 mái
tóu    烧文件。被捕时,像mó guǐ   一样的 fěi tú   也没能让他有一丝害怕。哪怕被执行 jiǎo xíng   时,他也是一脸的yán jùn   。
【答案】避免;埋头;魔鬼;匪徒;绞刑;严峻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避”字是走之底;“埋”字是土字旁;“魔”字是广字头;“匪”字是半包围结构;“绞”字是绞丝旁;“峻”字是山字旁。
故答案为:避免;埋头;魔鬼;匪徒;绞刑;严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认真拼读音节,写出相应词语,注意不写错别字。
2.(2022·涟源)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街上到处   (chù chǔ)都是人,一望无   (际 迹)看不到尽头。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sǎn sàn)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 烝)融了。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反 返)呢?
【答案】(1)chù;际
(2)sàn;蒸
(3)返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1)“到处”的“处”读chù ;词语意思是各处,任何地方。“一望无际”的“际”字是双耳旁;
(2)“吹散”的“散”读sàn;词语意思是吹之使散开。“蒸融”的“蒸”字是草字头;不要写成了“拯”;
(3)“一去不复”的“返”是走之底;不要写成了“反”。
故答案为:(1)chù;际;(2) sàn;蒸;(3) 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以此来确定读音,平时要多积累。
二、单项选择题
3.下面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 B.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 D.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
【答案】A
【知识点】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是陈述句 B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是反问句,意思是:他能给你讲真话。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 是反问句,意思是:他能给你讲真话。D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是双重否定句,意思是:他能给你讲真话。
【点评】句式转换题,一定要理解句意掌握方法。
4.(2022·涟源)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B.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汽车在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作“风筝轴”;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弓”;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人的特点;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大毡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设问等,多进行练习,积累运用。
5.(2022·涟源)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  )
A.宫、羽、角、商、徵 B.宫、商、徵、角、羽
C.宫、商、角、徵、羽 D.宫、羽、商、角、徵
【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宫、商、角、徵、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平时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6.(2022·涟源)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王思提醒母亲多准备一些粽子、地菜、香袋和月饼。
B.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代孟、仲、季又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季秋”应是阴历的九月。
C.“壁立千仞”中的“仞”在古代为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古时一个普通人的身高。
D.十二地支可以纪年也可以计时,子时是23:00~1:00,卯时是5:00~7:00。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7.(2022·涟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是指(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答案】B
【知识点】字义;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红”指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要求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B:这个句子前半部分是选择关系,后面是肯定语气。删掉“否”。
C:语序不当,“完善”和“建立”互换。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9.(2022·涟源)下面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这座四合院是爷爷奶奶投入巨大心力的作品,永载了他们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对于他们来说,四合院不只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也是对生活的守望。
①一段奋斗历程 ②一座建筑
③对美好的追求 ④一个湿暖的家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不只是······是······”是一个表示递进关联词语,“只是”的内容应该是浅层次的、具体的,“是”后面的内容应该是抽象的、层层递进的。因此前三个应该是“建筑——家——奋斗历程”。“对于美好的追求”与“对于生活的守望”内容协调一致,因此③应该放在最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
10.(2022·涟源)下列诗句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与“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题干“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作品《宿建德江》。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A.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C.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D.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表达了诗人对于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要求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三、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1.(2022·涟源)“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词牌指的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常见的词牌名有卜算子、念奴娇、满江红、江城子、永遇乐、忆江南、水调歌头、定风波等。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关于古诗文的知识,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12.(2022·涟源)“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句中“绝”的意思是“断”。(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络绎不绝”的意思是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绝”: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有时又要说出词语的本意、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理解词语首先要读懂句子的内容,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所表达的内容。
13.(2022·涟源)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为“诗仙”的是李贺。(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 李贺被称为“诗鬼”。“诗仙”李白。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平日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时,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其他相关作品,储备一定的文学常识。
14.(2022·涟源)《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巴金。(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熟读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5.(2022·涟源)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根据积累可知,古人称“ 梅兰竹菊 ”为“四君子”, 喻指君子品行 。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熟读课文内容,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解答题
16.(2022·涟源)按要求写句子。
(1)孩子坐在岸边。(扩句,至少扩两处)
(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我去开会,你去参加比赛。”(改为转述句)
【答案】(1)可爱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岸边。
(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他去开会,让我去参加比赛。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什么样的孩子坐在哪里?可以写“ 可爱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岸边。”
(2)把“ 我去开会,你去参加比赛。” 中的“我”改为“他”
故答案为: (1)可爱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岸边。(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他去开会,让我去参加比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训练。扩句和句子转换是句子练习中常出现的题,平时要多练习,加强巩固。
17.(2022·涟源)古诗文默写。
(1)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2)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做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   ,   。”
(3)   ,草色遥看近却无。
(4)有意栽花花不发,   。
【答案】(1)虽与之俱学;非然也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无心插柳柳成荫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 虽与之俱学 ,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意思是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汉代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4)“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栽柳柳成荫”出自 《增广贤文》,意思是用心栽种的花反而没有开,而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故答案为:(1)虽与之俱学,非然也;(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 天街小雨润如酥 ;(4) 无心插柳柳成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默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相关内容,作答时认真书写,不写错别字即可。
五、阅读理解。
18.(2022·涟源)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妈妈(生气):倩倩,不许你这样对我说话,我是你妈妈!
倩倩(针锋相对):那你又是怎样跟奶奶说话的呢?
妈妈:你.....我没有你这个女儿!
如果你是倩倩的朋友,为了化解她们母女的冲突,你会对她们分别说些什么?
对倩倩说:   
对倩倩的妈妈说:   
【答案】倩倩,你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你应该先尝试和妈妈进行沟通,指出妈妈的错误,让妈妈改正。;阿姨,您应该注意说话的轻重,不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多与女儿交流沟通。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回答问题,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倩和妈妈说话时,应该说出妈妈的问题,好好沟通。妈妈和小倩说话时,语气有点儿重,也应该反省自己。
故答案为:(1)倩倩,你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你应该先尝试和妈妈进行沟通,指出妈妈的错误,让妈妈改正。(2)阿姨,您应该注意说话的轻重,不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多与女儿交流沟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语言得体。
(2022·涟源)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固执己见
①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②“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19.解释加点字。
①或曰   。
②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
③已而遍问十人    。
④哑然失色   。
20.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什么特点?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9.有人;你;不久;表情
20.①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②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21.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也要掌握翻译技巧。
19.或曰 :有人说。“ 或 ”:有人。 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请允许我和你找十个人来询问。“ 子 ”: 你 。 已而遍问十人 :不久问遍十个人。“ 已而 ”: 不久 。哑然失色:因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 色 ”: 表情 。
故答案为:有人;你;不久;表情
20.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的意思是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驴则付汝,姜还树生的意思是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故答案为: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21.阅读文言文,故事讲了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说:“这是从树上结成的。”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见证,用所骑的驴为赌注。”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出自土里。”那人哑然失色道:“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可知: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故答案为: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2022·涟源)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的老师(节选)冰 心
第一次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数学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感觉到有只温暖的手正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您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款款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为你补习数学吧。”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小时的数学,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习题繁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浮现着老师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
我的老师(节选)魏巍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有没有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吗?”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22.我会填上文中合适的词语。
   地问    地走
   的手    的眼泪
23.第一个文段主要写了   的事,这是一位不但美丽,而且有   的老师。
24.第二个文段写了哪几件事?
25.这两个文段都表达了对老师的爱,第一文段写的是   的事;第二文段写的是   的事。
A.“我”依恋老师
B.老师关心“我”
C.“我”尊敬老师
26.在你的小学生活中,也有令你难忘的老师吗?说说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2.温和;迷迷糊糊;温暖;焦急
23.“我”数学考不及格,很伤心,T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爱心;
24.放暑假时“我”默默望着老师,非常依恋不愿离开以及晚上做梦起来要去找老师的事。
25.B;A
26.有。她是一位既严格又和蔼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还很大帮助,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低阅读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2.从文中可知:“ 温和地问 ”、“ 迷迷糊糊地走 ”、“ 温暖的手 ”“ 焦急的眼泪 ”
故答案为:温和;迷迷糊糊;温暖;焦急
23.阅读第一部分可知主要写了“我”数学考不及格,很伤心,T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的事,这是一位不但美丽,而且有爱心的老师。
故答案为:“我”数学考不及格,很伤心,T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爱心;
24.从第二个文段可知,主要写了放暑假时“我”默默望着老师,非常依恋不愿离开以及晚上做梦起来要去找老师的事。
故答案为:放暑假时“我”默默望着老师,非常依恋不愿离开以及晚上做梦起来要去找老师的事。
25.从短文中可知,第一段写的是老师关心“我”的事;第二文段写的是“我”依恋老师的事。
故答案为:B;A
26.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令自己难忘的老师,语言得当,感情真挚。
故答案为:有。她是一位既严格又和蔼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还很大帮助,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六、习作表达。
27.(2022·涟源)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有过什么特别的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写下来。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答案】师生情
人们往往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蜡烛,我却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韩老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
记得那是初秋的一天早晨,天刚刚亮,我感到一阵阵的难受,头昏昏沉沉的,在床上辗转反侧。实在睡不着了,只好穿衣起床,头重脚轻、无精打采地来到学校。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老师像往常一样夹着书本平稳地走进教室,用她那慈祥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目光在我的脸上停了一会,就开始上课了。
不多时,我的胃里一阵阵翻滚,直往上涌,真想吐,脸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关切的问:“晓迪,你不舒服?”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我尽力装出没事的样子,使劲摇摇头。老师用疑惑的目光望了望我,又接着讲课。
猛然,我觉着有许多东西涌上了喉咙,我再也压抑不住了,“哇”地吐了一地。顿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把周围的同学熏得纷纷捂住了鼻子。韩老师急忙把书放下,疾步走到我跟前,一手轻轻的为我拍着后背,一手抚摸着我的额头,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待我稍稍感到舒服些了,韩老师又到办公室倒了一杯热水递给我。我喝了几口开水,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韩老师关心地说:“晓迪,你到卫生室去看一看,顺便回家休息一下,落下的功课我会抽空给你补上的。”老师又担心地问:“自己能走吗?”“能走。”我听完韩老师的话,透过模糊的视线,看见的是韩老师正在注视我的那双焦虑的眼睛。韩老师用自己的手绢为我擦干脸,然后让一个同学扶着我回去看病。她一直跟着我们送出门口。我走过楼道拐弯,回头望了望,只见老师双手拿着杯子,关切的望着我,我默默地望着老师,有气无力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会照顾自己的,你回去吧,全班的同学在等着你呢。”
我病好回到学校,听同学们说,那天我走后,老师怕影响同学们学习,忍着酸臭把我吐得扫了出去,继续给同学们上课。我听了,一股暖流传遍全身:韩老师﹣﹣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你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我怎能不感激你呢?
从此后,白天在课堂上,我坐直身躯全神贯注听课;晚上,我灯下伏案疾笔苦拼。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珍惜老师的劳动,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献上优异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知识点】叙事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点评】本文感情真挚、细腻,于平凡中见真情。本文的语言清新平实,通过几件事例写出了韩老师对作者的关怀与照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表达了作者对韩老师的感激与敬佩,行文流畅,主题鲜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2·涟源)读拼音,写词语。
被捕前,为bì miǎn   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先烈李大钊 mái
tóu    烧文件。被捕时,像mó guǐ   一样的 fěi tú   也没能让他有一丝害怕。哪怕被执行 jiǎo xíng   时,他也是一脸的yán jùn   。
2.(2022·涟源)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街上到处   (chù chǔ)都是人,一望无   (际 迹)看不到尽头。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sǎn sàn)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 烝)融了。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反 返)呢?
二、单项选择题
3.下面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 B.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 D.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
4.(2022·涟源)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B.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汽车在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5.(2022·涟源)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  )
A.宫、羽、角、商、徵 B.宫、商、徵、角、羽
C.宫、商、角、徵、羽 D.宫、羽、商、角、徵
6.(2022·涟源)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王思提醒母亲多准备一些粽子、地菜、香袋和月饼。
B.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代孟、仲、季又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季秋”应是阴历的九月。
C.“壁立千仞”中的“仞”在古代为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古时一个普通人的身高。
D.十二地支可以纪年也可以计时,子时是23:00~1:00,卯时是5:00~7:00。
7.(2022·涟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是指(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9.(2022·涟源)下面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这座四合院是爷爷奶奶投入巨大心力的作品,永载了他们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对于他们来说,四合院不只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也是对生活的守望。
①一段奋斗历程 ②一座建筑
③对美好的追求 ④一个湿暖的家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10.(2022·涟源)下列诗句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与“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1.(2022·涟源)“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  )
12.(2022·涟源)“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句中“绝”的意思是“断”。(  )
13.(2022·涟源)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为“诗仙”的是李贺。(  )
14.(2022·涟源)《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巴金。(  )
15.(2022·涟源)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  )
四、解答题
16.(2022·涟源)按要求写句子。
(1)孩子坐在岸边。(扩句,至少扩两处)
(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我去开会,你去参加比赛。”(改为转述句)
17.(2022·涟源)古诗文默写。
(1)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2)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做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   ,   。”
(3)   ,草色遥看近却无。
(4)有意栽花花不发,   。
五、阅读理解。
18.(2022·涟源)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妈妈(生气):倩倩,不许你这样对我说话,我是你妈妈!
倩倩(针锋相对):那你又是怎样跟奶奶说话的呢?
妈妈:你.....我没有你这个女儿!
如果你是倩倩的朋友,为了化解她们母女的冲突,你会对她们分别说些什么?
对倩倩说:   
对倩倩的妈妈说:   
(2022·涟源)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固执己见
①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②“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19.解释加点字。
①或曰   。
②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
③已而遍问十人    。
④哑然失色   。
20.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什么特点?给了你什么启示?
(2022·涟源)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的老师(节选)冰 心
第一次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数学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感觉到有只温暖的手正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您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款款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为你补习数学吧。”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小时的数学,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习题繁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浮现着老师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
我的老师(节选)魏巍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有没有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吗?”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22.我会填上文中合适的词语。
   地问    地走
   的手    的眼泪
23.第一个文段主要写了   的事,这是一位不但美丽,而且有   的老师。
24.第二个文段写了哪几件事?
25.这两个文段都表达了对老师的爱,第一文段写的是   的事;第二文段写的是   的事。
A.“我”依恋老师
B.老师关心“我”
C.“我”尊敬老师
26.在你的小学生活中,也有令你难忘的老师吗?说说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习作表达。
27.(2022·涟源)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有过什么特别的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写下来。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避免;埋头;魔鬼;匪徒;绞刑;严峻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避”字是走之底;“埋”字是土字旁;“魔”字是广字头;“匪”字是半包围结构;“绞”字是绞丝旁;“峻”字是山字旁。
故答案为:避免;埋头;魔鬼;匪徒;绞刑;严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认真拼读音节,写出相应词语,注意不写错别字。
2.【答案】(1)chù;际
(2)sàn;蒸
(3)返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1)“到处”的“处”读chù ;词语意思是各处,任何地方。“一望无际”的“际”字是双耳旁;
(2)“吹散”的“散”读sàn;词语意思是吹之使散开。“蒸融”的“蒸”字是草字头;不要写成了“拯”;
(3)“一去不复”的“返”是走之底;不要写成了“反”。
故答案为:(1)chù;际;(2) sàn;蒸;(3) 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以此来确定读音,平时要多积累。
3.【答案】A
【知识点】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是陈述句 B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是反问句,意思是:他能给你讲真话。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 是反问句,意思是:他能给你讲真话。D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是双重否定句,意思是:他能给你讲真话。
【点评】句式转换题,一定要理解句意掌握方法。
4.【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作“风筝轴”;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弓”;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人的特点;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大毡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设问等,多进行练习,积累运用。
5.【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宫、商、角、徵、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平时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6.【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字义;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红”指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要求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8.【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B:这个句子前半部分是选择关系,后面是肯定语气。删掉“否”。
C:语序不当,“完善”和“建立”互换。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9.【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不只是······是······”是一个表示递进关联词语,“只是”的内容应该是浅层次的、具体的,“是”后面的内容应该是抽象的、层层递进的。因此前三个应该是“建筑——家——奋斗历程”。“对于美好的追求”与“对于生活的守望”内容协调一致,因此③应该放在最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
10.【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题干“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作品《宿建德江》。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A.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C.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D.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表达了诗人对于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要求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词牌指的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常见的词牌名有卜算子、念奴娇、满江红、江城子、永遇乐、忆江南、水调歌头、定风波等。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关于古诗文的知识,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络绎不绝”的意思是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绝”: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有时又要说出词语的本意、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理解词语首先要读懂句子的内容,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所表达的内容。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 李贺被称为“诗鬼”。“诗仙”李白。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平日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时,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其他相关作品,储备一定的文学常识。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熟读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根据积累可知,古人称“ 梅兰竹菊 ”为“四君子”, 喻指君子品行 。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熟读课文内容,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6.【答案】(1)可爱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岸边。
(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他去开会,让我去参加比赛。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什么样的孩子坐在哪里?可以写“ 可爱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岸边。”
(2)把“ 我去开会,你去参加比赛。” 中的“我”改为“他”
故答案为: (1)可爱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岸边。(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他去开会,让我去参加比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训练。扩句和句子转换是句子练习中常出现的题,平时要多练习,加强巩固。
17.【答案】(1)虽与之俱学;非然也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无心插柳柳成荫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 虽与之俱学 ,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意思是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汉代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4)“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栽柳柳成荫”出自 《增广贤文》,意思是用心栽种的花反而没有开,而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故答案为:(1)虽与之俱学,非然也;(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 天街小雨润如酥 ;(4) 无心插柳柳成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默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相关内容,作答时认真书写,不写错别字即可。
18.【答案】倩倩,你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你应该先尝试和妈妈进行沟通,指出妈妈的错误,让妈妈改正。;阿姨,您应该注意说话的轻重,不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多与女儿交流沟通。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回答问题,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倩和妈妈说话时,应该说出妈妈的问题,好好沟通。妈妈和小倩说话时,语气有点儿重,也应该反省自己。
故答案为:(1)倩倩,你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你应该先尝试和妈妈进行沟通,指出妈妈的错误,让妈妈改正。(2)阿姨,您应该注意说话的轻重,不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多与女儿交流沟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语言得体。
【答案】19.有人;你;不久;表情
20.①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②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21.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也要掌握翻译技巧。
19.或曰 :有人说。“ 或 ”:有人。 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请允许我和你找十个人来询问。“ 子 ”: 你 。 已而遍问十人 :不久问遍十个人。“ 已而 ”: 不久 。哑然失色:因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 色 ”: 表情 。
故答案为:有人;你;不久;表情
20.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的意思是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驴则付汝,姜还树生的意思是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故答案为: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21.阅读文言文,故事讲了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说:“这是从树上结成的。”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见证,用所骑的驴为赌注。”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出自土里。”那人哑然失色道:“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可知: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故答案为:这篇短文表现了楚人顽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主张,不肯变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面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应该接受听从,绝不可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答案】22.温和;迷迷糊糊;温暖;焦急
23.“我”数学考不及格,很伤心,T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爱心;
24.放暑假时“我”默默望着老师,非常依恋不愿离开以及晚上做梦起来要去找老师的事。
25.B;A
26.有。她是一位既严格又和蔼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还很大帮助,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低阅读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2.从文中可知:“ 温和地问 ”、“ 迷迷糊糊地走 ”、“ 温暖的手 ”“ 焦急的眼泪 ”
故答案为:温和;迷迷糊糊;温暖;焦急
23.阅读第一部分可知主要写了“我”数学考不及格,很伤心,T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的事,这是一位不但美丽,而且有爱心的老师。
故答案为:“我”数学考不及格,很伤心,T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爱心;
24.从第二个文段可知,主要写了放暑假时“我”默默望着老师,非常依恋不愿离开以及晚上做梦起来要去找老师的事。
故答案为:放暑假时“我”默默望着老师,非常依恋不愿离开以及晚上做梦起来要去找老师的事。
25.从短文中可知,第一段写的是老师关心“我”的事;第二文段写的是“我”依恋老师的事。
故答案为:B;A
26.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令自己难忘的老师,语言得当,感情真挚。
故答案为:有。她是一位既严格又和蔼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还很大帮助,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27.【答案】师生情
人们往往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蜡烛,我却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韩老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
记得那是初秋的一天早晨,天刚刚亮,我感到一阵阵的难受,头昏昏沉沉的,在床上辗转反侧。实在睡不着了,只好穿衣起床,头重脚轻、无精打采地来到学校。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老师像往常一样夹着书本平稳地走进教室,用她那慈祥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目光在我的脸上停了一会,就开始上课了。
不多时,我的胃里一阵阵翻滚,直往上涌,真想吐,脸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关切的问:“晓迪,你不舒服?”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我尽力装出没事的样子,使劲摇摇头。老师用疑惑的目光望了望我,又接着讲课。
猛然,我觉着有许多东西涌上了喉咙,我再也压抑不住了,“哇”地吐了一地。顿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把周围的同学熏得纷纷捂住了鼻子。韩老师急忙把书放下,疾步走到我跟前,一手轻轻的为我拍着后背,一手抚摸着我的额头,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待我稍稍感到舒服些了,韩老师又到办公室倒了一杯热水递给我。我喝了几口开水,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韩老师关心地说:“晓迪,你到卫生室去看一看,顺便回家休息一下,落下的功课我会抽空给你补上的。”老师又担心地问:“自己能走吗?”“能走。”我听完韩老师的话,透过模糊的视线,看见的是韩老师正在注视我的那双焦虑的眼睛。韩老师用自己的手绢为我擦干脸,然后让一个同学扶着我回去看病。她一直跟着我们送出门口。我走过楼道拐弯,回头望了望,只见老师双手拿着杯子,关切的望着我,我默默地望着老师,有气无力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会照顾自己的,你回去吧,全班的同学在等着你呢。”
我病好回到学校,听同学们说,那天我走后,老师怕影响同学们学习,忍着酸臭把我吐得扫了出去,继续给同学们上课。我听了,一股暖流传遍全身:韩老师﹣﹣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你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我怎能不感激你呢?
从此后,白天在课堂上,我坐直身躯全神贯注听课;晚上,我灯下伏案疾笔苦拼。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珍惜老师的劳动,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献上优异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知识点】叙事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点评】本文感情真挚、细腻,于平凡中见真情。本文的语言清新平实,通过几件事例写出了韩老师对作者的关怀与照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表达了作者对韩老师的感激与敬佩,行文流畅,主题鲜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