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中国的外交【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认同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增强对国家的认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增强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同科学精神:认同我国外交政策的科学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阐述合作共贏的理念,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公共参与:了解我国的外交活动,能够针对相关国际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题型预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选择题多以体现类、说明类和原因类为主,非选择题以评析类和体现类为主,考查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考点梳理】考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例题:2021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此次视频会晤是中美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关系的一件大事。这表明( )①我国用实际行动推进对话与协商,推进国际秩序共商共建②中美应该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才能实现双方合作共赢③国际旧秩序的进一步瓦解和我国国际地位的实质性的提高④中美两国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竞争和分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中美首脑视频会晤首先表明我国用实际行动推进对话和协商,推进国际秩序的共商共建,也表明中美应该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才能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说法错误,中美会晤并不会决定国际旧秩序的变化,③不选。④:说法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并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不能认为美国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不选。故选A。2.基本内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例题:2022年,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中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中方坚定支持中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各国追求民族振兴和团结自强,坚定支持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这表明,中国外交( )①坚持独立自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②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睦邻友好③主导世界格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④坚定维护共同利益,尊重各自的发展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材料强调,中方尊重中亚国家的选择,支持中亚国家维护自己的核心国家利益,支持中亚国家发展自强,重视发挥中亚国家的国际作用,这表明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睦邻友好,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世界格局,③错误。④:中国外交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且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共同利益,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例题:2022年3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双方就中美关系、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目前,中美关系还没有走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特别是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中美两国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这说明( )①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根本利益②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内容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②③: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中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说明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不容侵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愿意同美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根本利益,①错误。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内容,④错误。 故选B。(3)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考点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发展历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2.目标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例题:2022年3月31日,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安徽屯溪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书面致辞,倡导阿富汗邻国要各尽所能,协调配合,为各方形成合办帮助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指引方向,为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体现了我国( )①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②亲仁善邻,彰显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③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汇聚力量,引领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不选。②③:材料中指出中国倡导阿富汗邻国要各尽所能,协调配合,帮助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指引方向,这体现了我国亲仁善邻,彰显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②③正确。④:材料中指的是中国倡导阿富汗邻国加强合作。“引领国际社会发展方向”说法欠妥,故不选。故选C。3.指导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内容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核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作用 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4.新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5.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1)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例题:2022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时指出,中欧要做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以中欧开放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继续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合作,携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欧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②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中欧互利共赢③中欧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④中欧要巩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共同应对危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选项夸大了中欧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①表述错误。②④:主席的话体现出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中欧互利共赢,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应对疫情挑战,②④符合题意。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外交宗旨,中欧不同,③表述错误。故选B。考点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原因(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例题:202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积极参与一系列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成为向联合国派驻维和行动人员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农业、医疗等领域与各国分享经验,不断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这说明( )①中国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支持联合国的各项行动和主张②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③中国行动有利于构建以相互依存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④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维支持联合国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和主张,而不是“各项行动和主张”,①错误。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积极参与一系列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成为向联合国派驻维和行动人员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农业、医疗等领域与各国分享经验,不断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这说明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也说明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②④正确。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③错误。故选C。2.目标(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要求(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4.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例题:2022年2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冬奥会欢迎宴会上强调,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到应对疫情中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这说明( )①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②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我国外交理念③中国的主张和行动顺应了时代潮流④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交往的基本遵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到应对疫情中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说明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主张和行动顺应了时代潮流,①③正确。②:材料未体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我国外交理念,而且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②错误。④:该选项夸大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各国交往的作用,④错误。故选B。考点四: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行动(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例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方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0多个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选派中医专家赴2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2022年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鼓励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考虑中国中西医结合模式。这说明我国( )①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②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③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力量④为全球战疫贡献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依题题意,“中医药诊疗方案,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向世界很多国家提供中医药产品和选派相关专家指导抗疫”,这说明了我国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力量,为全球战疫贡献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故③④正确。①:材料强调的是我国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属于当今时代主题“发展”层面,并没有强调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①不选。②:我国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智慧,并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故②不选。故选D。【考法预测】考法1.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外交政策的关系(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内容。外交政策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国家对外关系上的反映。(3)国家利益的变化导致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改变,从而使国际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国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考法2.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在国际事务中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考法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1)我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2)我国的外交行为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有利于推动多极化的发展。(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协调与各国的关系。(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是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重要原因。考法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2)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3)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4)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考法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4)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考法6.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原因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这一理念被写入多个联合国决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考法7.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落实(1)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3)就推动经济全球化而言,我们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4)就国与国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6)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7)一系列中国智慧、中国主张,反映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天下大同的高远理想,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考法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1)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推动国际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