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联系的含义、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系统 优化的方法。
关键能力:利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理解生活实际,树立全局观念,坚持整体与部分观点统一,掌 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支持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珍惜时代,勇担使命,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家 国情怀落实在日常行动中,用个体行动助力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地球。
科学精神: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个人、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统一,科学处理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22.8.18推出的纪录片《最后的冰川》,展示材料:在中国西部高原和高山为冰川的诞生提供了低温,但是真正孕育冰川的力量,却是高空的水汽,高山拦截了高空的水汽,使这里的雨水十分充沛,年均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每到冬春之际,这里经常大雪纷飞,山顶的积雪则久久不化,逐渐压实成冰,然后顺着山坡倾泻而下,形成了由冰雪构成的极致河流,他就是冰川。提出思考问题: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问题提示:高原、高山、高空的水汽,积雪和冰川是有联系的,教师追问:那什么是联系。由此引出本课内容,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探究一:
探究问题:结合导课部分的视频和材料思考:什么是联系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如:高原、高山、高空的水汽,积雪和冰川是有联系的;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刚性结构。
探究二:
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冰川的冰储量约为4700立方千米,这是一个规模可观的固体水资源库,他们的融水汇成溪流,容纳百川,不仅孕育出亚洲各地奔流入海的伟大江河,也为亚洲内陆的干旱地带提供了超过30%的河水,以这样的方式,冰川来到了超过20亿人的身边,成就了亚洲水塔的威名,孕育了江河与文明。
材料二:人类很早就对于冰川有所认识。中国唐朝的玄奘师徒西行时曾把天山木札尔特冰川描写为:“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大意就是说冰雪堆积形成了冰凌,不论春夏都不融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现代冰川的研究的起源地。人类首次系统研究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是从19世纪30、40年代路易士·阿格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开始的,奠定了冰川学的基础。1911年J·P·科赫和韦格纳开创了对大陆冰盖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次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70年代以来氧同位素、雷达测量、卫星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应用,都有效促进对冰川的认识和研究。
材料三:当前,教育内卷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家长要付出更多精力和金钱投资孩子教育,一些大城市中一个家庭在培训班上的投入一年可能达到几十万;另一方面,内卷式教育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吞噬,“近视”的幼龄化,抑郁症的校园化,都是不容忽视的的社会问题。加上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资本化,不断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
情景探究: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料一说明自然界存在普遍联系
材料二说明人的思维存在普遍联系
材料三说明人类社会存在普遍联系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结论: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知识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哲理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思维点拨:1.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对)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错)
因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和产生联系。
探究三:
展示材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超过80%的中国冰川,正处在加速消融的状态,在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中国冰川总面积减少了3.74%有300多条冰川彻底消失,极端高温正在“烤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全球变暖加速导致的系列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给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带去更多挑战。
情景探究: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类能当它不存在吗?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类不能当它不存在,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可分为:(1)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是客观的。(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也是客观的。
难点突破: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联系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联系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探究四:
展示视频:2022年记录片《人间冰川》
展示材料:针对全球变暖问题:我们可以从能源结构入手,增加清洁电力的比重,逐渐降低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同时改变能源消费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减少使用直接燃烧的化石燃料。
气候变化,需要我们深刻思考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选择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致力为地球降温1℃。
情景探究:根据视频和材料并结合教材探究:联系是客观的,是不是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知识总结:联系的客观性哲理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探究五:
展示视频:《又是一年开学季,双减政策速了解》
展示图文:双减政策的影响图示(见ppt)
情景探究:双减政策有哪些影响?双减政策好不好?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于教培行业是灭顶之灾;长远来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启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知识总结:联系的多样性哲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议题一知识总结:3.1.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哲理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哲理
①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哲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点拨: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议题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一:
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个省、5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整体,上海、吉林、河北等是部分,我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所以各省市要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作为世卫组织重要成员的只能是中国,而不能是上海、吉林等。
材料三: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要突破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和对接技术,并且要成功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2021年神舟十二号顺利升空,标志着我们正式开启了航天战略的第三步迈入了“空间站”时代。
情景探究:结合以上材料思考: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整体与部分有什么区别?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全局对应的是局部,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说的,如中国(全局),
34个省级行政区(局部));发展的全过程对应的是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说的,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展的全过程),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我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所以各省市要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作为世卫组织重要成员的只能是中国,而不能是上海、吉林等)
探究二:
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是由北京、上海、河北等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的;各省份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各行政区域。
材料二:上海的疫情发现早期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隐匿性传播,到3月下旬累计超过10000例,截至3月20日,上海疫情已外溢15省54个城市,全国多地呈点状爆发,出现再次反弹。
材料三:美国政府消极防疫,对待疫情采取了放任与躺平的态度,吹捧群体免疫政策,导致各州疫情形势严峻,感染者已超8000万,死亡人数超100万
情景探究:结合以上材料思考:整体与部分有什么联系?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相互依赖: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整体离不开部分)“中国是由北京、上海、河北等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的”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各省份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各行政区。”
(2)相互影响: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影响整体)“上海的疫情发现早期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隐匿性传播,到3月下旬累计超过10000例,截至3月20日,上海疫情已外溢15省54个城市,全国多地呈点状爆发,出现再次反弹。”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整体影响部分)“美国政府消极防疫,对待疫情采取了放任与躺平的态度,吹捧群体免疫政策,导致各州疫情形势严峻,感染者已超8000万,死亡人数超100万。”
知识总结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哲理
【原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思维点拨:整体的功能是否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如田忌赛马)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如三个和尚没水吃)
探究三:
探究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为什么?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当整体和部分关系中,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组成整体时,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整体中的若干部分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一些部分的丧失,不至于影响整体的存在和发展。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则强调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缺一不可,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具有独特的、其它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
议题追问:那什么是系统?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二、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探究四:
展示材料: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着眼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推出的重磅举措。当前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但突出一个“大”字,关键更在一个“强”字。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市场大而不强,内部成本高,结构待优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制定发展规划时,各顾各的,“各扫门前雪”,甚至互相冲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地方不考虑自身比较优势,盲目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过度同质竞争。有的地方习惯运用行政命令手段,以“内循环”名义搞地区封锁,排斥外地企业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即便允许进入也会抬高流通门槛,显著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情景探究: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系统的特点并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地方政府应具备的哲学思维。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各地方市场没有的功能)(2)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各地方市场要协调有序)(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各地方市场要协调有序,显著提高全国大市场的竞争力)。
2、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地方政府应具备的哲学思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地方政府应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地方政府应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系统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地方政府应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总的来说: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知识总结:系统优化方法 哲理
【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势。
【方法论】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议题二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回答:
1.联系的普遍性哲理
2.联系的客观性哲理
3.联系的多样性哲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哲理
5.系统优化方法哲理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