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2 城市聚落
一、单选题
1.生活在乡村的人们,生产生活各具特色。下列活动在乡村中较为少见的是( )
A. B. C. D.
2.中央电视台栏目组到浙江长兴拍摄太湖开捕的专题节目。在太湖街道新塘码拍到许多外地商人前来洽谈生意,而这一专题节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码来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
A.经济交流、技术交流 B.信息交流、技术交流
C.技术交流、人才交流 D.经济交流、信息交流
3.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4.聚落的两种形态为( )
A.村庄和城市 B.乡村和城市 C.集镇和城市 D.乡村和集镇
5.“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问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6.“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
②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
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④全年干热,天井便于通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图中北极熊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资源短缺 C.人口爆炸 D.全球变暖
8.图中,不是乡村聚落的是( )
A. B.
C. D.
9.“未来两三天内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有密切关系( )
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旅游
10.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落就是村落
B.聚落就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C.聚落的情况等影响着自然环境
D.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不多同时出现
1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
A.工厂和矿区 B.城堡和村落 C.城市和乡村 D.教堂和寺庙
12.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聚落没有差别
B.城市有山地,种了大面积的果树
C.乡村车辆众多,高楼林立
D.城市学校、商店林立,道路纵横交错
13.读聚落景观图,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4.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规模小 B.建筑物密集 C.道路稀少 D.建筑物稀疏
15.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经济联系的是( )
①浙江的教师到新疆支教 ②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③新疆哈密瓜在浙江销售 ④中医专家出国讲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下图是小明家乡地形图,据图回答小题。
(1)小明说自己家在图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居民区里,那么最有可能的居民区是( )
A.甲 B.乙 C.丙 D.都有可能
(2)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高度为( )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530米
(3)关于河段①和河段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段①比河段②流速慢 B.河段②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
C.河段①的源头海拔比河段②低 D.河段②流过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4)小明家乡没有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山峰
二、填空题
17.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它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 和 的场所.
三、综合题
18.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甲、乙两图所示建筑物的名称。
(2)这两座建筑物分别代表了该国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19.根据图“聚落分布示意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1)聚落可分 和 两大类.
(2)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此图中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气候、地形、水源三选二)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20.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是亚欧分界线的一部分,请写出他们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 (山脉),B (湖泊)。
(2)a河流注入 (大洋),其流向是 。
(3)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亚洲河流分布特征的图是 ,亚洲河流呈现如此分布原因是 。
(4)请将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与甲、乙、丙、丁四地对应:
甲—— ,乙—— ,丙—— ,丁—— (填数字)
(5)请描述丁地的气候特征 ,各地不同的气候,可以从 和 两方面描述。
(6)P所在区域传统民居有何特点 ,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是播种,B是等地铁,C是撒网捕鱼,D是种树。其中,B项活动在乡村中少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观:乡村聚落,农田遍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城市聚落高楼林立,环境污染较重。②人口:乡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③公共设施:乡村聚落交通不便,类型单一,数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类型齐全,数量多。
2.【答案】D
【解析】【分析】“洽谈生意”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节目的播出促进了太湖相关信息的传播,外地商人洽谈生意体现了经济交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合作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根据提供的情景学会判断区域合作交流的内容。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不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聚落也不单单是一些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也包括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设施。一般来说,聚落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后有城市。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4.【答案】B
【解析】【分析】部落是指人类的居住地主要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乡村可分为农村、牧村和渔村,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5.【答案】(1)B
(2)D
【解析】【分析】“田野”、“美丽的村庄”等信息可以判定是乡村聚落。“冬麦”“高粱”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种植业为主,地形以平原为主。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和地形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地形的判断根据当地生产。
6.【答案】A
【解析】【分析】 “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结合 “一颗印”的建筑特点: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②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 ①②③ ,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我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7.【答案】D
【解析】【分析】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全球变暖致使两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故选:D.
【点评】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及格陵兰岛的永久冰雪快速消融.
8.【答案】D
【解析】【分析】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可见生产方式有差异是形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9.【答案】B
【解析】【分析】寒潮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如天气影响着交通、农业、军事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
10.【答案】B
【解析】【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早期聚落大都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开阔、资源丰富地区,聚落分布就比较密集。聚落的分布和形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先有乡村后有城市。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11.【答案】C
【解析】【分析】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他们是有差别的。城市里有学校,商店林立,道路纵横交错,车辆较多,高楼林立;乡村里主要是农业生态景观,有山地,丘陵,种了大面积的果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13.【答案】D
【解析】【分析】从聚落图片得知,甲聚落处地形崎岖,其形状呈点状;丙聚落是蒙古包,当地人们一般从事放牧等生产活动;乡村聚落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居民的聚居地,城市聚落主要是从非事农业生产活动居民的聚居地;丁聚落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为城市聚落,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故选:D.
【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
14.【答案】B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建筑物密集,道路稠密.
故选:B.
【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15.【答案】C
【解析】【分析】①“ 浙江的教师到新疆支教 ”属于人才交流;②“ 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属于经济交流;③“ 新疆哈密瓜在浙江销售 ”属于经济交流;④“ 中医专家出国讲学 ”属于文化交流;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
16.【答案】(1)B
(2)C
(3)D
(4)C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三个居民区地理位置最好的是乙地。小明说自己家在图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居民区里,那么最有可能的居民区是乙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等高距是200米,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高度为1000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段①比河段②处等高线密集,河段 ②流速较慢;河段 ②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流;河段 ②的源头海拔较低;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段 ②流过的地区地形部位是山谷。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4)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方法可知,小明家乡没有的地形部位是鞍部。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B。(2)C。(3)D。(4)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7.【答案】生产劳动;社会活动
【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故答案为:生产劳动;社会活动.
【点评】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
18.【答案】(1)甲图为国会大厦,乙图为白宫。
(2)甲图代表美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乙图代表美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甲图为国会大厦,乙图为白宫。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甲图代表美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乙图代表美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点评】美国国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地方。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白宫:总统居住的地方。总统经常在这里举行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是全世界的焦点。
19.【答案】(1)乡村;城市
(2)乡村;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水源
(3)B
【解析】【分析】(1)聚落按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2)从图中农田和果园可判断三地聚落皆为乡村聚落,从分布上来看都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B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答案:(1)乡村;城市;(2)乡村;沿河分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水源(3)B.
【点评】依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来解答此题.
20.【答案】(1)高加索山脉;黑海
(2)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3)A;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③;②;①;④
(5)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气温;降水
(6)窗小、墙厚;适应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
【解析】【分析】(1)A,B是亚欧分界线的一部分,请写出他们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是乌拉尔山,B是黑海。
(2)a河流注入北冰洋,其流向是由南向北流。
(3)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河流分布呈放射状,故答案选A。
(4)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来看,①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温带季风气候,据图分析看,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是地中海气候,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5)丁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气候特征。
(6)P所在区域是热带沙漠气候,其传统民居的特点是窗户小,墙体厚,以适应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
【点评】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