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5 《森林狂想曲》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5 《森林狂想曲》教案

资源简介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聆听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随音乐律动,为音乐创编歌词等实践活动中,能听辨并记忆《森林狂想曲》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听辨并记忆《森林狂想曲》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
教学难点:
3个主题出现顺序的听辨。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听乐曲,感知音乐情绪: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们仔细听,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一个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充分去聆听,在听中去想、去发现,丰富学生听觉体验,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生:自由说。
师:鼓励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
师小结:这首乐曲是由大自然的声音和乐器演奏的美妙乐章交织而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热、闹欢乐的大森林。
二、复听乐曲,听辨乐曲主题:
1.你听出这段音乐有几个主题呢?
2.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节拍律动。(设计意图:通过律动不同形式的变化,感知音乐的节拍、情绪、段落的不同,帮助学生分析段落。)
3.师:根据刚才律动的变化,这段音乐几个主题?(3个)
(提示:刚才律动我们做了几种动作呢?)
4.每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一样吗?
5.哪个主题出现的次数最多?
三、分段聆听,熟悉乐曲主题:
1.学习第1主题:
(1)同学们仔细听,这段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心情怎么样?(轻松活泼)
(2)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你再仔细听听,这段乐曲中,第1主题出现几次?两次力度一样吗?(鼓励评价:)
(4)第一遍由吉他轻轻奏出,转入明亮的笛子重奏主题1.
(5)加上(la)哼唱一遍,注意力度的变化。
(6)加上声势节奏,边打节拍边哼唱一遍。
2/4 × 0 ∣ × ×∣× 0∣× ×∣
跺脚 拍手 拍手 跺脚 拍手 拍手
(设计意图:通过拍击节奏,面对全体学生,体验音乐主题的节拍速度、力度,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记住主题。)
2.学习听第2主题:
(1)聆听第2主题,这段乐曲带个你怎样的情绪?(学生自由说……优美抒情)
(2)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你知道小提琴音色特点有哪些特点呢?(柔和,细腻,善于抒情)
(3) 模仿拉小提琴,模唱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拉小提琴演奏动作、强化音乐记忆力,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4)小组合作学习:为第2主题创编歌词。(循环播放主题音乐,小组合作创编歌词,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活动,把音乐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学习能力,让他们充分去聆听、想象、表现,体会创作成就感。)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创作的歌词。
(6)教师肯定鼓励评价学生作品。
(7)随音乐主题旋律,唱自己创编的作品。
3.学习第3听主题:
(1)对比聆听,让学生对比说一说这段主题和前面两个主题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设计意图:主题的情绪对比是突破学习这一主题最捷径办法,音乐是实践的艺术,学生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才能更好地体会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自由说)(师小结:热烈高涨)(仿佛森林中的小动物鼓起劲,放声歌唱。)
(2)是哪个音是音乐热烈,高涨?“6”
(3)用“a”哼唱主题,到6击掌举手。(站起更热烈)
(设计意图:学生在肢体表演活动中,实践体验主题音乐带来的不一样的情绪变化。)
四、回顾乐曲,听辨乐曲结构:
1. 三个主体都学完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完整乐曲,乐曲中1.2.3个主题出现的顺序。(师边带领律动,边板书1121231)
(设计意图:音乐是实践的艺术,通过学生和老师双边活动,加深对乐曲段落顺序的记忆。)
2.小结,这段音乐是由引子(小动物鸣叫)+1.2.3交替出现组成的。
五、完整聆听,分析乐曲结构:
1.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只是音乐作品的第一部分,老师要把完整音乐播放给你们听。
2.请3名同学来做观察员,分别代表3个主题(当你听到你的主题时,把你的主题序号卡贴到黑板横线上。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律动表演,判断3个观察员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师引导板书: 引子(鸣叫)-间奏(鸣叫)-尾声(鸣叫)
4.说一说乐曲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区别。
5.揭示课题:这首乐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板演:森林狂想曲-齐读课题。
六、拓展欣赏,升华情感:
1.欣赏影像材料器乐曲《森林狂想曲》。
(设计意图:直观欣赏,感受器乐曲的演奏形式带来的艺术享受。)
2. PPT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与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能懂得这首乐曲的意义和地位。)
七、课堂小结:
大自然的声音为我们带来这么好听音乐,让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更美的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