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对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花》是我国河北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六声羽调式,四四拍子。歌曲以一问一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试智能、娱乐嬉戏。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每段唱一个季节,问、答各一句,不断交替,句幅渐紧,更替渐密,越唱越热烈。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对唱,有齐唱,有表演唱,还可用乐器伴奏,甚至伴随锣鼓边舞边歌。每段基本唱词先是两轮问答,如问:“春季里来什么花儿开?”答:“春季里开的是迎春花。”“迎春花开什么人儿戴?”“战斗英雄戴起来。”余下的就是大段的衬词,有嬉戏、调趣的“得儿色”,有模仿锣鼓的“七拨弄东采东采、八拨弄东采东采”,十分热闹。歌曲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其中的衬词尤具地方特色,增添了歌曲的欢快气氛。歌曲中还使用了很多滑音、倚音,这是在旋律上模仿河北方言的语调,让歌曲呈现出更加浓厚的河北地方气息。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演唱歌曲《对花》,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2.能够了解东北歌曲对唱的演唱形式。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熟唱歌曲《对花》,且用简单的手绢舞动作进行表演唱。教学难点:能够演唱出上滑音和倚音的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动一动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动起来。(播放伴奏《花蛤蟆》)二、看一看学一学1、师:同学们轻轻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新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这组图片。师:看完这组图片大家猜猜这是哪里呢?对这个地方你们还哪些有意思的文化呢?看完(老师拿出手帕跳动起来,提醒生是什么。)生:二人转、秧歌等。师:对,同学们说的很棒,还有二人转和秧歌等等,那你们知道秧歌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这个是什么呢?(生:秧歌舞手帕)那同学们要不要跟老师学几个简单的动作呢?生:要。师:刚刚我们了解了河北的一些人文景色还学了几个有趣的秧歌舞动作,接下来呢,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习河北一首有意思的民歌《对花》。(大家把书本翻到20页)揭示主题《对花》(边说边拿出主题对花道具)三、唱一唱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但是要带着下面这个问题来聆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演唱的有什么不同呢?生:有问有答......师:这是一首对唱形式的歌曲。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师示范拍手有节奏的念歌词,生模仿师。)3、学唱歌谱,师一句生一句。师:唱完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哪些地方老师和平时演唱的不一样呢?(难点上滑音和倚音的学习。)生完整演唱歌谱师跟伴奏范唱一遍。6、生带入歌词(完整演唱一遍)学生分甲乙两队进行对唱,讨论哪一队唱的更好呢?为什么?(因为那一队唱的时候把欢快的情绪带入,把上滑音体出来,所以歌唱的情绪更加欢快热闹。)7、全班一起带入欢快的歌唱情绪完整演唱《对花》。(把欢快的情绪唱出来,身体可以跟着扭动起来。)四、敲一敲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师:我们一起请出它们。1、加入大锣2、加入小钹3、加入小锣(一个乐器一个节奏的演示,再叫同学分别来表演)下面的同学跟着一起有节奏的念大锣 “仓 仓”小钹“才才 才”小锣“台台 台”5、师:刚刚我们认识了解了这些新朋友,我们让它们一起融入我们的活动中来吧。6、请同学们分别用打击乐器伴奏和舞蹈一起边唱边跳来表演唱《对花》。(完整表演唱一遍,把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出来。)五、歌词创编(拓展)师:我们学习了歌曲中的两个季节的花,下面同学们一起用另外两个季节的花来进行歌词的创编。(给同学们5分钟进行歌词的创编讨论。)师:我们有没有同学来唱唱你们写的呢?师:老师这边有一些改编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六、布置任务结束课堂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开心的一节音乐课堂,也一起对河北的民歌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收集更多的河北特色民歌,对当地的人文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哼唱离开教室。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