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1七上·陵城月考)历史教研组在研究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针对下面三幅图片展开对北京人生活的讨论,你认为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①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的石器②北京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③北京人会使用火④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会种植庄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2020七上·武城月考)“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人3.(2021七上·陵城月考)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4.(2016七上·灵璧期中)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0七上·蓬江月考)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观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6.(2020七上·蓬江月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辑 D.考古发掘7.(2020七上·武城月考)孙中由所撰《祭黄帝陵文》。文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神州轩辕指(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神农氏8.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鲧 D.禹9.(2021七上·陵城月考)“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10.(2021七上·陵城月考)夏朝建立于(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11.(2021七上·陵城月考)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那是国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法律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12.(2020七上·武城月考)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玉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B.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13.(2020七上·梅里斯月考)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4.(2021七上·陵城月考)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是( )A.粗糙的石器工具 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炼制的陶瓷碎片 D.大量的稻谷种子15.(2018·恩施)“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16.(2021七上·陵城月考)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客穴和饲养牲督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17.(2021七上·陵城月考)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18.(2018·株洲)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2019·张家界)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20.(2020七上·蓬江月考)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 ( )A.传说是不可信 B.传说就是历史事实C.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 D.传说太夸张了,应该完全否定21.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22.(2021七上·陵城月考)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23.(2019·齐齐哈尔)《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4.(2021七上·陵城月考)如图是坐落在浙江绍兴的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治理水患,造福人类C.教人耕种与医药 D.发明养蚕缫丝技术25.(2019七上·临潼月考)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2021七上·陵城月考)阅读下列材料(1)名片解读: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发现意义: (2)学会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完善年代尺的内容。(3)鱼纹彩陶盆 稻谷遗存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远古居民使用的陶器和种植的作物?(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考古发现有什么意义?27.(2021七上·陵城月考)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农业生产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材料二 房屋建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原始居民?(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是哪一流域的建筑样式?各种房屋的功能是什么?(3)这两处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有什么共同点?28.(2021七上·陵城月考)探究中国古代制度革新和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材料三:材料四:中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有夏商周三个。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原始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请问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家天下”指什么制度?这种局面是由谁开启的?(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等级示意图,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在当时被称作什么?这种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意义?(4)你知道夏商周最后的一位国王分别是谁吗?从夏商周的更替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可知,北京人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的石器;根据“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可知,北京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故A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技术,会种植庄稼,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已经分工明确,会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2.【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这里只有北京人,故选项B符合题意;C.半坡人,不符合题意;D.大汶口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3.【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半坡居民相关知识,半坡居民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4.【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②钻孔石斧和③鱼纹彩陶盆,当时北京人不会钻孔和制作陶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种植粟不是稻谷,故④不属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的进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5.【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不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AB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项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6.【答案】D【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一手资料”可知,考古发掘原始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原始居民生活的年代,还没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考古发掘来了解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ABC三项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辑只能对考古发掘的情况提供旁证,属于第二手材料,不符合题意;D项考古发掘属于第一手资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B【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A.蚩尤,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C.炎帝,不符合题意;D.神农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8.【答案】D【知识点】大禹治水【解析】【分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9.【答案】D【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10.【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1.【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12.【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 商纣和周厉王归为一类,是因为作为国王的他们,在位之间,对待人民凶狠残暴,人民饱受其苦,因此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玉归为一类的标准是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故选项A符合题意;B.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不符合题意;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不符合题意;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3.【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大禹治水【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给出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可知,这些概念都属于远古时代史前时期的史实,因此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做题时,学生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14.【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是粗糙的石器工具。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注意,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15.【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原始时期的人类,需要学生通过教材着重记忆。16.【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A.题干没有涉及刀耕火种,故A不符合题意;B.题干材料反映了半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而非游牧渔猎,故B不符合题意;C.由材料中“房屋、窖穴、饲养牲畜”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修建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故C符合题意;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题干所给材料中涉及的的半坡居民距今6000年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额分析能力。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村是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17.【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种植粟、菜籽等,饲养猪、狗等家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18.【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半坡人会制作彩陶,人面鱼纹陶盆是半坡人的代表作,①③④项符合题意;②项是河姆渡人制作的黑陶,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②的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知道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19.【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0.【答案】C【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可与考古发掘互相印证。A项传说是不可信表述错误,考古发掘所证实远古传说中的某些历史资料是可信的,不符合题意;B项传说就是历史事实表述错误,历史讲究真实性、科学性,传说毕竟是口耳相传的内容不能和历史事实对等,不符合题意;C项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理解正确,符合题意;D项传说太夸张了,应该完全否定表述错误,对于远古传说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应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传说和史实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21.【答案】C【知识点】禅让制【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22.【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23.【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家天下”开始的标志的掌握。24.【答案】B【知识点】大禹治水【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 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 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了解大禹治水的史实,理解大禹治水体现了原始水利发展。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25.【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A.夏王桀,不符合题意;B.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同时修筑豪华宫殿,还施用酷刑,如“炮烙”等,残害百姓,符合题意;C.周厉王,不符合题意;D.周幽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炮烙之刑”等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上的暴君。26.【答案】(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①元谋人;②距今约7000年;③半坡人(3)半坡人、河姆渡人。(4)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根据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3)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半坡人使用的陶器,河姆渡人种植的作物。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通过以上探究,我认为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故答案为:(1)名称:北京人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元谋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3)半坡人、河姆渡人。(4)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我国原始农耕居民主要有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27.【答案】(1)半坡人、河姆渡人(2)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建筑是半地穴式房屋,图2是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出现在黄河流域,干栏式房屋出现在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温暖干燥,干栏式房屋通风干燥;(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 ;故答案为:(1)半坡人、河姆渡人;(2)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温暖干燥,干栏式房屋干燥通风;(3) 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理解识记回答;(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找出共同点。28.【答案】(1)禅让制,选拔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世袭制;启(3)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实行,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夏:夏桀;商:商纣王;西周:周幽王;暴君亡国,要关心百姓,实行仁政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禅让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的特点是选拔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家天下”指的是世袭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禹的儿子启开始的;(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显示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三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分别是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启示类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暴君亡国,要关心百姓,实行仁政等;故答案为:(1)禅让制,选拔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世袭制,启;(3)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实行,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夏:夏桀;商:商纣王;西周:周幽王;暴君亡国,要关心百姓,实行仁政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后面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 / 1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1七上·陵城月考)历史教研组在研究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针对下面三幅图片展开对北京人生活的讨论,你认为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①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的石器②北京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③北京人会使用火④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会种植庄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可知,北京人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的石器;根据“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可知,北京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故A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技术,会种植庄稼,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已经分工明确,会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2.(2020七上·武城月考)“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人【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这里只有北京人,故选项B符合题意;C.半坡人,不符合题意;D.大汶口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3.(2021七上·陵城月考)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半坡居民相关知识,半坡居民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4.(2016七上·灵璧期中)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②钻孔石斧和③鱼纹彩陶盆,当时北京人不会钻孔和制作陶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种植粟不是稻谷,故④不属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的进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5.(2020七上·蓬江月考)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观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不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AB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项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6.(2020七上·蓬江月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辑 D.考古发掘【答案】D【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一手资料”可知,考古发掘原始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原始居民生活的年代,还没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考古发掘来了解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ABC三项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辑只能对考古发掘的情况提供旁证,属于第二手材料,不符合题意;D项考古发掘属于第一手资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20七上·武城月考)孙中由所撰《祭黄帝陵文》。文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神州轩辕指(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神农氏【答案】B【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A.蚩尤,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C.炎帝,不符合题意;D.神农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8.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鲧 D.禹【答案】D【知识点】大禹治水【解析】【分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9.(2021七上·陵城月考)“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答案】D【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10.(2021七上·陵城月考)夏朝建立于(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1.(2021七上·陵城月考)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那是国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法律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12.(2020七上·武城月考)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玉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B.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 商纣和周厉王归为一类,是因为作为国王的他们,在位之间,对待人民凶狠残暴,人民饱受其苦,因此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玉归为一类的标准是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故选项A符合题意;B.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不符合题意;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不符合题意;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3.(2020七上·梅里斯月考)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大禹治水【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给出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可知,这些概念都属于远古时代史前时期的史实,因此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做题时,学生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14.(2021七上·陵城月考)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是( )A.粗糙的石器工具 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炼制的陶瓷碎片 D.大量的稻谷种子【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是粗糙的石器工具。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注意,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15.(2018·恩施)“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原始时期的人类,需要学生通过教材着重记忆。16.(2021七上·陵城月考)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客穴和饲养牲督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A.题干没有涉及刀耕火种,故A不符合题意;B.题干材料反映了半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而非游牧渔猎,故B不符合题意;C.由材料中“房屋、窖穴、饲养牲畜”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修建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故C符合题意;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题干所给材料中涉及的的半坡居民距今6000年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额分析能力。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村是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17.(2021七上·陵城月考)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种植粟、菜籽等,饲养猪、狗等家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18.(2018·株洲)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半坡人会制作彩陶,人面鱼纹陶盆是半坡人的代表作,①③④项符合题意;②项是河姆渡人制作的黑陶,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②的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知道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19.(2019·张家界)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0.(2020七上·蓬江月考)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 ( )A.传说是不可信 B.传说就是历史事实C.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 D.传说太夸张了,应该完全否定【答案】C【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可与考古发掘互相印证。A项传说是不可信表述错误,考古发掘所证实远古传说中的某些历史资料是可信的,不符合题意;B项传说就是历史事实表述错误,历史讲究真实性、科学性,传说毕竟是口耳相传的内容不能和历史事实对等,不符合题意;C项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理解正确,符合题意;D项传说太夸张了,应该完全否定表述错误,对于远古传说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应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传说和史实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21.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答案】C【知识点】禅让制【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22.(2021七上·陵城月考)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23.(2019·齐齐哈尔)《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家天下”开始的标志的掌握。24.(2021七上·陵城月考)如图是坐落在浙江绍兴的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治理水患,造福人类C.教人耕种与医药 D.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答案】B【知识点】大禹治水【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 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 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了解大禹治水的史实,理解大禹治水体现了原始水利发展。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25.(2019七上·临潼月考)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A.夏王桀,不符合题意;B.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同时修筑豪华宫殿,还施用酷刑,如“炮烙”等,残害百姓,符合题意;C.周厉王,不符合题意;D.周幽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炮烙之刑”等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上的暴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2021七上·陵城月考)阅读下列材料(1)名片解读: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发现意义: (2)学会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完善年代尺的内容。(3)鱼纹彩陶盆 稻谷遗存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远古居民使用的陶器和种植的作物?(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考古发现有什么意义?【答案】(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①元谋人;②距今约7000年;③半坡人(3)半坡人、河姆渡人。(4)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根据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3)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半坡人使用的陶器,河姆渡人种植的作物。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通过以上探究,我认为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故答案为:(1)名称:北京人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元谋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3)半坡人、河姆渡人。(4)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我国原始农耕居民主要有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27.(2021七上·陵城月考)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农业生产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材料二 房屋建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原始居民?(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是哪一流域的建筑样式?各种房屋的功能是什么?(3)这两处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有什么共同点?【答案】(1)半坡人、河姆渡人(2)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建筑是半地穴式房屋,图2是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出现在黄河流域,干栏式房屋出现在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温暖干燥,干栏式房屋通风干燥;(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 ;故答案为:(1)半坡人、河姆渡人;(2)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温暖干燥,干栏式房屋干燥通风;(3) 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理解识记回答;(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找出共同点。28.(2021七上·陵城月考)探究中国古代制度革新和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材料三:材料四:中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有夏商周三个。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原始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请问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家天下”指什么制度?这种局面是由谁开启的?(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等级示意图,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在当时被称作什么?这种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意义?(4)你知道夏商周最后的一位国王分别是谁吗?从夏商周的更替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禅让制,选拔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世袭制;启(3)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实行,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夏:夏桀;商:商纣王;西周:周幽王;暴君亡国,要关心百姓,实行仁政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禅让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的特点是选拔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家天下”指的是世袭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禹的儿子启开始的;(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显示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三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分别是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启示类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暴君亡国,要关心百姓,实行仁政等;故答案为:(1)禅让制,选拔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世袭制,启;(3)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实行,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夏:夏桀;商:商纣王;西周:周幽王;暴君亡国,要关心百姓,实行仁政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后面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