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6 神奇的眼睛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主要结构;(2)知道眼睛看到物体的基本原理;(3)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知道是怎样矫正视力的;(4)养成爱眼睛、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2、预习范围教材第四章第六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眼睛就是一个活的照相机,物距______像距,成______、______、____像。2、你的眼睛有一个精巧的变焦系统,眼睛里的睫状肌牵拉晶状体,会改变它的形状。当你看远处,睫状体 ,晶状体 ,焦距变大;当你看近处,睫状体 ,晶状体 ,焦距变小。3、远视眼是由于光线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 ,纠正时,要佩戴 ;近视眼是由于光线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 ,纠正时,要佩戴 。三、预习检测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2、用老花镜的镜片看近处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 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 的。3、(多选)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科学探究: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设计实验:如图所示: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问题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是凸透镜,______是凹透镜。问题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两空均填写实验现象序号),可记为“近前远后,近凹远凸”。问题3:眼睛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这是因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后,像通过 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产生 ,人的大脑已习惯于把视网膜上倒立的像处理成 的视觉效果。2、 青少年正处身体发育阶段,如果不用眼卫生,会造成“假性近视”,如何保护眼睛?提出你的看法并调查自己或周围某同学的眼镜的度数,算一算对应的焦距是多少。二、随堂检测1、用照相机拍照时,要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比原来大些,照相机与景物之间应 一些,底片跟镜头之间的距离(暗箱)应 。2、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 )3、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6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7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4、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B.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C. 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D. 若把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叫做镜片的度数,则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2m参考答案预习案1、凸透;倒立。2、正立放大;倒立缩小。3、AD探究案1、靠近;拉长。2、B3、C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