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 《创作四季变化图》【教材简析】《不同的季节》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六课的内容。教材上从“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并配合四季的图片导入到本课的研究主题——不同的季节。探索环节的第一个内容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课前需布置收集四季资料的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第二个内容是“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与地球家园上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联系。第三个内容“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特点的认知。在研讨环节,通过“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和“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两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总结反思前面对于不同季节特征的认知,同时深入思考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在拓展环节,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从整体来看,本课的内容环节较多,但多数环节是围绕信息收集、组织与巩固,属于低阶认知。如何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发生真实学习,并产生较为高阶认知行为是本案例将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季节的更替和每个季节地球家园的特点是有亲身经历的,也是具有一定认识的。按照教材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季节的学习深度有限,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对变化的四季进行学习与研究,并在学习中体会季节的变化与动植物及人类之间的联系是本案例设计的重点。【设计思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用课前了解收集资料、课内微项目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设计。把创作一张四季变化图作为一项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积累素材,在课中自选一个角度创作一张展现四季变化的图像。如何设计四季变化图,考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系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经历挑战的过程中探索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感知季节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2.探究实践: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自选角度创作一张四季变化图,体会四季变化与生物之间的联系。3.态度责任:通过完成任务,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用相互关联的视角看待事物和自然世界,激发研究四季变化与生物关系的兴趣。【教学准备】与四季有关的资料、四季变化图、创作四季变化图的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任务: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二、资料展示(5分钟)1、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那几个季节?(春夏秋冬)2、在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请各小组轮流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3、结合各小组的展示,请学生进行补充,发表意见。(从收集的资料中初步了解各个季节的特征,以及在不同季节中的一些典型现象。)三、项目任务:自选角度创作一张四季变化图(15分钟)1、出示任务:创作一张四季变化图说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季节中动植物以及人们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角度,结合本小组课前收集的资料描绘四季的变化,制作一张四季变化图。四季变化图自选角度 季节 动物 植物 人们 其他:春: 夏:秋: 冬:四、项目展示(18分钟)1、制作结束,请各小组展示四季变化图。2、集体研讨:①不同季节有哪些变化(植物动物人们等)。②季节变化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五、学习自评(2分钟)这节课,你们小组表现如何?商量一下,给你们今天的表现进行自评,在表格里画星。学习评价完成任务 ☆☆☆ ☆☆☆ ☆☆☆ ☆☆☆ ☆☆☆相互合作 ☆☆☆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