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安全护我成长》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安全教育是当今时代最为凸显的价值主题之一。关注“生命安全”是保障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生命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健全人格”中强调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教科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载体,以其内容的法定性、受众的广泛性,影响的深远性,是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物质媒介。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本单元的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生命安全健康教育这学习主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要要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以“安全护我成长”为研究文本,从“生命安全”的高度展开分析,力求立足课堂实际,观照儿童的现实生活,转变教学“站位”,引领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生命最宝贵》是安全教育的前提,旨在让孩子体会生命来之不易,逐步意识到生命的保护不仅要靠父母,还要靠自己,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安全记心上》着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初步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心中的“110”》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初步形成人际安全意识及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熟练运用多媒体,从选材到延伸在遵循教材立意、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搜集并合理使用。让课堂活动呈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挖事例、案例,借助典型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追其本质,达到育人目的。创设合理化情境,搭建环环相扣的活动框架。帮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时,非常有必要将现实意义拉进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成为其中桥梁。而搭建活动框架,更是让活动目的分层完成,层层递进,有条不紊;两课时两课时两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心中的“110”》
1.教学内容分析《有点警惕性》是第9课《心中的“110”》的第一个框题。这一单元依据新课标 “我的健康成长”中第6条的内容进行编写。一下几个方面构成单元的逻辑主线,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安全问题,但每课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三课主题逐层深入。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分为“有点警惕性”和“不要上当受骗”。今天主要学习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独自一人在家时,如何提高警惕性,遇到盗窃如何应对开展学习讨论。分为两个话题:话题一“我该怎么办”以学生独自在家遇到各种情景为内容,思考如何面对外人来访。话题二“智捉小偷”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邻居被窃时,要在保护好个人安全的前提下机智地帮助他人。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是社会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虽然对社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生活经验缺乏,判断是非能力弱,对外界的防范意识有限。结合乡镇儿童的心理特点,更容易被不法分子迷惑钻空子,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侵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帮助他们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提高警惕性。
3.目标确定提高独自一人在家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警惕性。掌握独自一人在家时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在乐于助人、参与生活的同时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建立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盗窃等危险情况。教学难点为: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发生,能正确进行自救自护。
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游戏闯关,让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探究教师活动第一关:仔细观察关。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小兔子乖乖”导入。问:我们从小又听过这样这样一首儿歌。播放视频。问:这首儿歌在告诉我们什么? 师总结: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陌生人。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和长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但是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接着播放一段警察叔叔的安全提示音频,学生活动学生哼唱。学生对谈谈自己对这首儿歌的感受设计意图 用从小听过的儿歌,唤醒日常接受的父母教诲,与之前的温暖感动形成矛盾困惑,感受人际交往的复杂性。环节二:重点突破:根据教材,优化教材事例资源教师活动课堂上,根据学生生活,创设情景,以“如果独自一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设置情境:快递员来送快递、外卖人员来送午餐、邻居奶奶来送菜、同学来找我玩等师:根据我们三年级全体同学的调查,除了我们班同学遇到的这些身份的人,还有这些人来敲过门:(课件出示)物业人员、爸爸妈妈的朋友、维修人员、爷爷奶奶…… 观看视频《独自一人在家》的视频,还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境。想想还有哪些隐患?哪些问题?教师总结同学们,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无论门外的陌生人是谁,请让你心中的小铃铛响起警报,它就是我们心中的110,(出示课题),我们只有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才能让自己远离有可能到来的危险。 学生活动有经历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学生拿出事先和家长讨论的小调查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商量对策。学生展开研讨,并以合作表演的方式,模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逐步呈现正确的应对方式。环节三:难度突破:自救自护交给学生基本行为原则教师活动师:刚才我们聊的是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自己家门的情况。如果你发 现陌生人在邻居家的门前,你会怎么做?让我们来看看陈宇的故事。(播放陈宇的故事动画) 师:你最欣赏陈宇哪些表现? 师: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师:报警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小结: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智勇双全的孩子还会运用智慧帮助别人。 学生活动学生听音频了解故事同桌之间交流陈宇的行为有哪些?好不好?为什么?在处理到110报警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拨打110的方法,通过一位同学的发言,其他学生评价、补充。说清事件、地点等主要准确信息,确保警察及时救助。活动意图让研讨不停留在表面,本着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原则。环节四:总结延伸:判断练习回顾课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出示数十道判断练习题,通过数十道判断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本堂课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快速思考,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6.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结合实际需要本次课堂后需要围绕安全布置一些收集资料和手抄报任务,学生与家长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沟通交流设置“亲子密码”便于学生防范陌生人。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教师可运用图片、录像或由当事人现身说法等方法呈现情境,而后设置问题:面对陌生人还有哪些危险?学生可以用口头叙述、新闻剪贴、纸笔记录,甚至漫画形式来表达。只有将事实与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心理体验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熟练运用多媒体,从选材到延伸在遵循教材立意、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搜集并合理使用。让课堂活动呈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让学生自主的创设合理化情境,搭建环环相扣的活动框架。帮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时,将现实意义拉进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成为其中桥梁。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没有深挖事例、案例,缺少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所以学生们的反馈还停留在表面,好的课堂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追其本质,达到育人目的。
10.学习评价设计第一步,明确评价标准内涵。在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每条评价标准的内涵,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师将每一条评价标准的内涵具体化之后,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将其打印出来,给每个学生发一份。第二步,自我测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相关内涵和意义理解之后,就可以按照标准,逐一检查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评定自己达到标准的程度。若达到了要求便可得“A(优秀)”,若有偶尔能做到或不确定能否做到应得“一般(B)”,完全没有理解也无法落实到实践中则选“C(较差)”。第三步明确目标,激励改进。将其放入“小主人希望信箱”里,由教师妥善保存,以备学生期末自查之用,目的是鞭策学生不断进步。老师可以此为依据,利用课间、上课时间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