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遵守规则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2022河南南召期中)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的这一规定说明( )A.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B.公民不享有自由和权利C.社会规则限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D.法律只有规范作用2.(2022山东威海文登区期末)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A.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B.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C.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D.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3.(2021江苏泰州高港区十校联考)自由与规则是矛盾的吗 下面几位同学的讨论,不正确的有( )①明明:不矛盾,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②乐乐:不矛盾,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只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③强强:是矛盾的,只要遵守规则,就没有自由可谈④丽丽:不矛盾,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促进社会有序运行A.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知识点2 自觉遵守规则4.(2022广西凤山期末)每个人在自觉接受“他律”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会“自律”。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入万丈深渊。关于他律和自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他律就是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④他律的作用是有限的,自律的意义才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2广东高州部分学校第二次月考)在常态化防疫期间,小雪遵从国家相关防疫规定,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不扎堆聚集,使用“七步法”洗手等。她的行为体现了( )①依靠他律遵守防疫相关规定②严于律己,自觉地遵守规则③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④积极劝告他人做好防疫措施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知识点3 维护与改进规则6.(2022独家原创)针对有的游客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冒险在公路中央拍照的现象,青海警方郑重倡议:“观光旅游,请文明旅游、安全旅行。拍照千万种,安全第一条!不要让你的美,成为亲人的泪。”这说明坚定维护规则需要( )A.强制他人遵守规则B.提醒他人遵守规则C.监督他人遵守规则D.帮助他人遵守规则7.(2022云南耿马期末)鉴于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新修订的《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说明( )A.规则可以随意改变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C.刑法是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规则D.不断改进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8.(2022四川德阳旌阳区期末)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家长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如何管理手机 A校制定了《A校手机管理规定》。规定出台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提醒,自觉做到不把手机带入校园;但也有同学向学校反映,希望学校优化手机统一保管的流程,保证在离校时能够快速、便捷领取到手机。学校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并修改了《A校手机管理规定》。(1)运用自由和规则的知识,说明教育部发布这一《通知》的原因。(2)从维护和改进规则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同学们的启示。能力提升全练9.(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6,)近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稿对群众“动不动就罚款”的吐槽有所回应,即对部分违法行为初犯、偶犯的,可给予警告处罚,自愿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可免除处罚;但对一年内多次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则提高了处罚标准。这说明( )A.社会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B.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C.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D.修订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10.(2021湖北荆州中考,5,)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该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 )①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②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③目的就是杜绝中小学生违反校纪④说明规则不符合个人要求时可以修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2020江苏南京中考,6,)小勇在亲友聚餐时拒绝使用公筷(注:公筷可防止可能的疾病相互传染,通常指专用于夹菜但不用于吃饭的筷子。见下图),当表弟劝说他时,他镇定地说:“亲友之间不用公筷不要紧,再说用不用公筷是我的自由,你就别管了!”小勇的话说明他没有认识到 ( )A.遵守规则只能靠自律B.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C.应当选择性遵守规则D.不遵守规则必然违法12.(2021江西中考,5,)漫画中的学生应该( )①理解学校要求的合理性②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③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④树立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2020山东潍坊中考,8,)消防通道是一条“生命通道”。某市一小区居民楼发生火灾,由于小区周边消防通道被隔离桩、停放的轿车等占用,消防车无法到达火灾现场,最终由附近市民合力掀翻和抬走堵路车辆,才给消防车让出一条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畅通“生命通道”提供法律保障②居民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更改消防通道③小区物业要严格公正执法,惩处“占道”行为④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1河北邢台开元中学第一次月考,28,)走进生活,回答问题。相关链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礼让行人的,将被记3分,罚款50元。●《中国汽车公民文明公约》倡导:以交规为准绳。时刻以人为本,以安全出行为最高准则,时刻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驾驶者遇斑马线,减速、缓停、不抢行……(1)漫画一传递出哪些正能量 (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2)根据漫画和相关链接,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对“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一规定的看法。(3)你想怎样劝诫漫画二中的驾驶员呢 (4)请你简要概括斑马线上实现人车和谐的关键。素养探究全练15.(2022河北赞皇期中,规则意识)活动探究题吕梁市某初级中学的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十分关注社会的发展。为此,他们准备开展以“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活动一】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行为 闯红灯 公共场 所吐痰 公交车 上吵闹 公交车 上抢座比例 36% 34% 18% 12%(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2分)(2)中学生外出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分)【活动二】学习小组收集了下面一则案例:中学生小强在影剧院观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观众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3)请你对小强的观点进行评析。(4分)【活动三】遵守规则我践行遵守规则,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了引导同学们积极行动,学习小组向全校同学发起了倡议。倡 议 书同学们:为了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积极行动,争做一位有修养、懂规则、守秩序的好少年。我们倡议: ① ② ③ 学习小组2021年9月20日(4)请你将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A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B、C、D三项说法错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说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故选A。2.D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A、C两项说法错误;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B项说法错误。从火车、风筝、汽车司机说的话来看,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选D。3.A 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由和规则是不矛盾的,课本知识告诉我们,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这说明明明和丽丽的观点是正确的,①④不符合题意。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这说明乐乐的分析不正确。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这说明强强说的话不正确。可见,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4.A 课本知识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是指他人的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是指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可见,①②③说法正确。自律有意义,他律的作用同样也很大,④说法不正确。5.C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①④与小雪的行为不符。小雪遵从国家相关防疫规定,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不扎堆聚集,使用“七步法”洗手等,这些行为体现了她严于律己,自觉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②③符合题意。6.B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针对有的游客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冒险在公路中央拍照的现象,青海警方郑重倡议:“观光旅游,请文明旅游、安全旅行。拍照千万种,安全第一条!……”这说明坚定维护规则需要提醒他人遵守规则。故选B。7.B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针对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新修订的《刑法》第十七条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修改,这说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故选B。8.答案 (1)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生在校手机管理规则,划定了在校使用手机的界限,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同学们的学习自由。(2)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②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解析 第(1)问属于原因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教育部办公厅发布这一《通知》的原因即可。第(2)问属于启示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与改进规则”。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知识,从坚定维护规则和积极改进规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能力提升全练9.C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D三项说法错误。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对群众“动不动就罚款”的吐槽有所回应,这说明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故选C。10.A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说明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惩戒规则颁布实施的作用;④说法错误,因为改进规则不能以个人要求为标准。11.B “就餐请使用公筷”属于就餐规则,小勇在亲友聚餐时拒绝使用公筷,是无视规则的表现。小勇说的话割裂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说明他没有认识到自由与规则是密不可分的,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因为遵守规则靠自律和他律;C项说法错误,因为规则必须遵守,不具有选择性;D项说法过于绝对,因为规则包括法律、道德、纪律等,不遵守规则不一定违法。故选B。12.A 漫画中提供的信息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某某中学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漫画中的学生一方面应该理解学校要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与漫画中提供的信息不符,④观点错误。13.B 消防车之所以无法到达火灾现场,是因为小区周边消防通道被隔离桩、停放的轿车等占用,这一方面启示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启示国家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畅通“生命通道”提供法律保障。可见,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居民没有更改消防通道的权利,②观点错误;小区物业不是执法机关,没有执法权,③观点错误。故选B。14.答案 (1)敬畏生命、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等。(2)有利于规范驾驶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利于保护行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有利于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等等。(3)要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要提高道德修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4)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并坚定维护规则。(符合题意即可)解析 第(1)问,漫画一中的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传递出的正能量有敬畏生命、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等。第(2)问,“机动车礼让行人”有利于规范驾驶员的行为、保护行人的生命健康、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等。根据上述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的知识点是“坚定维护规则”。坚定维护规则,要求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学生可以从规则、法律、道德等角度劝诫漫画二中的驾驶员。第(4)问属于概括类问题。斑马线上实现人车和谐,既要求行人具有规则意识,也要求机动车驾驶员具有规则意识。答案不唯一,具有开放性,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素养探究全练15.答案 (1)部分公民规则意识淡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2)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用语文明、尊重他人、文明有礼;③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④要统筹安排,做好分工;等等。(符合题意、两点即可)(3)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①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我约束,严于律己。②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接受他人的监督、提醒。③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或自觉遵守规则,还需要我们坚定维护规则等。)解析 本题通过让学生参与以“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懂得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核心素养。第(1)问属于说明类问题。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归纳出调查结果说明的问题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外出调查需要做好准备,需要注意安全,需要与人交往,需要相互配合,等。运用自己的经验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辨析类问题。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第(4)问属于建议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觉遵守规则”。回归课本,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将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