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遵守规则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遵守规则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2022河南南召期中)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的这一规定说明(  )
A.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B.公民不享有自由和权利
C.社会规则限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D.法律只有规范作用
2.(2022山东威海文登区期末)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B.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C.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D.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
3.(2021江苏泰州高港区十校联考)自由与规则是矛盾的吗 下面几位同学的讨论,不正确的有(  )
①明明:不矛盾,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②乐乐:不矛盾,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只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③强强:是矛盾的,只要遵守规则,就没有自由可谈
④丽丽:不矛盾,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知识点2 自觉遵守规则
4.(2022广西凤山期末)每个人在自觉接受“他律”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会“自律”。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入万丈深渊。关于他律和自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他律就是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④他律的作用是有限的,自律的意义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2广东高州部分学校第二次月考)在常态化防疫期间,小雪遵从国家相关防疫规定,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不扎堆聚集,使用“七步法”洗手等。她的行为体现了(  )
①依靠他律遵守防疫相关规定
②严于律己,自觉地遵守规则
③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积极劝告他人做好防疫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3 维护与改进规则
6.(2022独家原创)针对有的游客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冒险在公路中央拍照的现象,青海警方郑重倡议:“观光旅游,请文明旅游、安全旅行。拍照千万种,安全第一条!不要让你的美,成为亲人的泪。”这说明坚定维护规则需要(  )
A.强制他人遵守规则
B.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C.监督他人遵守规则
D.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7.(2022云南耿马期末)鉴于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新修订的《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说明(  )
A.规则可以随意改变
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
C.刑法是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规则
D.不断改进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
8.(2022四川德阳旌阳区期末)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家长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如何管理手机 A校制定了《A校手机管理规定》。规定出台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提醒,自觉做到不把手机带入校园;但也有同学向学校反映,希望学校优化手机统一保管的流程,保证在离校时能够快速、便捷领取到手机。学校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并修改了《A校手机管理规定》。
(1)运用自由和规则的知识,说明教育部发布这一《通知》的原因。
(2)从维护和改进规则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同学们的启示。
能力提升全练
9.(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6,)近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稿对群众“动不动就罚款”的吐槽有所回应,即对部分违法行为初犯、偶犯的,可给予警告处罚,自愿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可免除处罚;但对一年内多次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则提高了处罚标准。这说明(  )
A.社会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
B.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C.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D.修订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
10.(2021湖北荆州中考,5,)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该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  )
①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
②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
③目的就是杜绝中小学生违反校纪
④说明规则不符合个人要求时可以修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0江苏南京中考,6,)小勇在亲友聚餐时拒绝使用公筷(注:公筷可防止可能的疾病相互传染,通常指专用于夹菜但不用于吃饭的筷子。见下图),当表弟劝说他时,他镇定地说:“亲友之间不用公筷不要紧,再说用不用公筷是我的自由,你就别管了!”小勇的话说明他没有认识到 (  )
A.遵守规则只能靠自律
B.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
C.应当选择性遵守规则
D.不遵守规则必然违法
12.(2021江西中考,5,)漫画中的学生应该(  )
①理解学校要求的合理性
②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③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④树立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0山东潍坊中考,8,)消防通道是一条“生命通道”。某市一小区居民楼发生火灾,由于小区周边消防通道被隔离桩、停放的轿车等占用,消防车无法到达火灾现场,最终由附近市民合力掀翻和抬走堵路车辆,才给消防车让出一条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畅通“生命通道”提供法律保障
②居民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更改消防通道
③小区物业要严格公正执法,惩处“占道”行为
④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1河北邢台开元中学第一次月考,28,)走进生活,回答问题。
相关链接: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礼让行人的,将被记3分,罚款50元。
●《中国汽车公民文明公约》倡导:以交规为准绳。时刻以人为本,以安全出行为最高准则,时刻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驾驶者遇斑马线,减速、缓停、不抢行……
(1)漫画一传递出哪些正能量 (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
(2)根据漫画和相关链接,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对“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一规定的看法。
(3)你想怎样劝诫漫画二中的驾驶员呢
(4)请你简要概括斑马线上实现人车和谐的关键。
素养探究全练
15.(2022河北赞皇期中,规则意识)活动探究题
吕梁市某初级中学的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十分关注社会的发展。为此,他们准备开展以“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行为 闯红灯 公共场 所吐痰 公交车 上吵闹 公交车 上抢座
比例 36% 34% 18% 12%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2分)
(2)中学生外出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分)
【活动二】学习小组收集了下面一则案例:
中学生小强在影剧院观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观众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
(3)请你对小强的观点进行评析。(4分)
【活动三】遵守规则我践行
遵守规则,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了引导同学们积极行动,学习小组向全校同学发起了倡议。
倡 议 书
同学们:
为了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积极行动,争做一位有修养、懂规则、守秩序的好少年。我们倡议:
 ①
 ②
 ③
学习小组
2021年9月20日
(4)请你将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B、C、D三项说法错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说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故选A。
2.D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A、C两项说法错误;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B项说法错误。从火车、风筝、汽车司机说的话来看,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选D。
3.A 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由和规则是不矛盾的,课本知识告诉我们,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这说明明明和丽丽的观点是正确的,①④不符合题意。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这说明乐乐的分析不正确。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这说明强强说的话不正确。可见,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4.A 课本知识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是指他人的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是指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可见,①②③说法正确。自律有意义,他律的作用同样也很大,④说法不正确。
5.C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①④与小雪的行为不符。小雪遵从国家相关防疫规定,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不扎堆聚集,使用“七步法”洗手等,这些行为体现了她严于律己,自觉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②③符合题意。
6.B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针对有的游客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冒险在公路中央拍照的现象,青海警方郑重倡议:“观光旅游,请文明旅游、安全旅行。拍照千万种,安全第一条!……”这说明坚定维护规则需要提醒他人遵守规则。故选B。
7.B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针对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新修订的《刑法》第十七条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修改,这说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故选B。
8.答案 (1)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生在校手机管理规则,划定了在校使用手机的界限,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同学们的学习自由。
(2)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②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解析 第(1)问属于原因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教育部办公厅发布这一《通知》的原因即可。第(2)问属于启示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与改进规则”。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知识,从坚定维护规则和积极改进规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能力提升全练
9.C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D三项说法错误。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对群众“动不动就罚款”的吐槽有所回应,这说明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故选C。
10.A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说明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惩戒规则颁布实施的作用;④说法错误,因为改进规则不能以个人要求为标准。
11.B “就餐请使用公筷”属于就餐规则,小勇在亲友聚餐时拒绝使用公筷,是无视规则的表现。小勇说的话割裂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说明他没有认识到自由与规则是密不可分的,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因为遵守规则靠自律和他律;C项说法错误,因为规则必须遵守,不具有选择性;D项说法过于绝对,因为规则包括法律、道德、纪律等,不遵守规则不一定违法。故选B。
12.A 漫画中提供的信息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某某中学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漫画中的学生一方面应该理解学校要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与漫画中提供的信息不符,④观点错误。
13.B 消防车之所以无法到达火灾现场,是因为小区周边消防通道被隔离桩、停放的轿车等占用,这一方面启示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启示国家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畅通“生命通道”提供法律保障。可见,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居民没有更改消防通道的权利,②观点错误;小区物业不是执法机关,没有执法权,③观点错误。故选B。
14.答案 (1)敬畏生命、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等。
(2)有利于规范驾驶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利于保护行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有利于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等等。
(3)要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要提高道德修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4)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并坚定维护规则。(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第(1)问,漫画一中的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传递出的正能量有敬畏生命、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等。第(2)问,“机动车礼让行人”有利于规范驾驶员的行为、保护行人的生命健康、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等。根据上述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的知识点是“坚定维护规则”。坚定维护规则,要求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学生可以从规则、法律、道德等角度劝诫漫画二中的驾驶员。第(4)问属于概括类问题。斑马线上实现人车和谐,既要求行人具有规则意识,也要求机动车驾驶员具有规则意识。答案不唯一,具有开放性,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素养探究全练
15.答案 (1)部分公民规则意识淡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2)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用语文明、尊重他人、文明有礼;③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④要统筹安排,做好分工;等等。(符合题意、两点即可)
(3)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①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我约束,严于律己。②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接受他人的监督、提醒。③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或自觉遵守规则,还需要我们坚定维护规则等。)
解析 本题通过让学生参与以“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懂得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核心素养。第(1)问属于说明类问题。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归纳出调查结果说明的问题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外出调查需要做好准备,需要注意安全,需要与人交往,需要相互配合,等。运用自己的经验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辨析类问题。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第(4)问属于建议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觉遵守规则”。回归课本,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将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