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1)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的第二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课承接第一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继而从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起到自然过渡和理论证明的作用。该框下设三目: 第一目“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第三目“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必要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和具体要求。 本框从指导思想、思想路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对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有了进一步的论述,更深层次地论证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通过学习本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培育学生坚定的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通过学习本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培育学生坚定的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 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在知识上,高一的学生基于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必修三第一课的学习,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所掌握的知识比较碎片化、不够全面系统,尤其在必修一中学到的关于党的知识。在心理上,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思考,渐渐培养起了政治素养,尤其是党不断深入基层,切实为人民做实事,学生
能够在生活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缺乏全面观察和分析党先进性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所以,在本课中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走在时代前列有深刻的把握。
2.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描述 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从而认同党的理论是科学的。 2.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探究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原因,从而增强自身的科学精神。 3.了解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感受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立足自身实践,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公共参与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重点: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和要求 突破策略:搜集整理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资料,厘清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从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层面思考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及明确要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突破策略:指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理解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联系;根据史料视频,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了“考个好成绩”采取了哪些措施,感悟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5.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

提出驱动性问题

学习任务类型等)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

与教的环节对应)
评价活动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程序与工具等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环节一: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示学习情境“中国共产党与
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提问:
列举实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
举例说明中国共
产党为世界贡献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分析在不同阶段不同背景下产生的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可以对自己
在分析与解读材料能力

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分为二地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
(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
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教师通过提供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资料,介绍本次对话会的部分会议日程,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引用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贡献的中国经验,明确坚持党的领导、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认识到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并结合史料,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探究指导思想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分析在不同阶段不同背景下产生的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坚守党永葆生机的法宝
1.播放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
—进京赶考》。
2.提问:
①结合历史事实,了解党为了“考个好成绩”采取了哪些举措。
②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党面临着哪些重大挑战?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
答问题。
基于学生表现,有效地
评价学生在获取有效信息

分享交流

以及学理分析方面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
)

设计意图 通过本设计环节,以视频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党将面临重大的挑战。感悟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环节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播放视频《我们走在 大路上——进京赶考》。 2.提问:从张桂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 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参 与积极性,观察学生是否愿意主动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透过不同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及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了解共产党员是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探究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6. 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 路径与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 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包括基础达标、拓展提升、开放实践等类别)课后作业: 1.基础达标:完成《学习与评价》的同步练习。
(
2.拓展提升:撰写时政小论文
忆百年峥嵘岁月,明青年使命担当

1921
年到
2021


中国共产党走过峥嵘岁月

迎来了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的“100”背后是什么?是不忘初心,是惟有奋斗,是每一个你我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奋勇向前。
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在
“两个一百年

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扬帆远航之时

世界更多将目光投向中国

聚焦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请以“忆百年峥嵘岁月,明青年使命担当”为主题撰写一篇时政小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
200
字左右
8.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以教材

“探究与分享

为主要素材

三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重点,通过素材阅读,探究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探寻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底层逻辑

体会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在思辨中培养科学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习的积极性。
9.
教学反思
(从学习、教学、评价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进行教与学的经验性
总结,如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的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等)



通过探究能高度凝炼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还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从中国共产党的
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

深入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

进而明确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学习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情景的创设有真实性,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文字、图片材料等感
受真实性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学习兴趣与理性思考。
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理解内化

有效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高阶思维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做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相统一。
不足:情境素材可以更丰富,便于学生拓展思维;问题设置可以再通俗易懂,便于学
生明确设问要求;学生活动能有更明确的指引,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习:
学生课堂认真投入

积极参与各个探究

与教师

同学的互动有效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智慧以及优良的生生、师生情谊。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提升自己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

对部分问题的解答过于片面

缺乏深度

学生思路局限于课本相关表述

不能有效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思想发散不够。
)


评价:
教师使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用创设情境问题来检查学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如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分享等教学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能力。
不足:表现性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表或评价工具。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