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一、本章内容分析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认识区域部分的“认识中国”,是课标内容要求“认识中国全貌”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必须掌握的部分。本章的内容涉及“祖国疆域”,“疆域与行政区划”、“疆域与人口”、“人口与民族”4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这些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化国家领土主权、国土安全意识,“民族”一节的内容展示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章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课程标准为中国地理设计的第一个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我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增强国土意识”。第一是地理位置,由此可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的角度宏观上了解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是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由此可了解我国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第三是行政区划,由此可了解我国的政区地图。以上3个方面的综合,在课堂上设计作业,学生绘制中国轮廓图贯穿本章始终,学生自己绘制,不断在上面添加地理元素。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包括陆地国土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这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根据学生七年级已有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主题活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多媒体教学和课堂动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三、本章核心素养:中国疆域、省级行政区所在地的空间概念初步形成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四、学生分析1.需求分析:本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开篇,这一章的学习内容贯穿学生一生,对于他们的学习尤为主要。本章内容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中国地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为学生只有掌握好我国国土和居民的基础知识,并形成对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2.学情分析:本章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习地理时间有限,祖国的四至点、疆域大小,尤其是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很难在课堂掌握,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学中老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课堂枯燥,学生难以掌握课标的要求,对之后的学习也不容易接受。五、单元教学目标(一)内容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学业目标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初步形成空间概念,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六、教学重点:1.中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七、教学难点:1.本节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许多知识点都要求落实到地图上,因而教材涉及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2.教学中还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能力。3.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因为名称太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记忆。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九、本章活动主题:“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课题目标: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从中体会我国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课题准备: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供参考的组别有服饰组、乐器组、民族节日活动组、风俗习性组,每个组别由两个小组承担任务,每个小组完成两个感兴趣的民族,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搜集资料的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图书、报刊等媒体,随时做好记录。布置时间:第一节上课时就要跟同学们交代好提交时间在本章上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后进行展示。呈现结果方式: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举办一次少数民族风情展览,可以实物也可以是手抄报,或者做成PPT进行讲解展示汇报。进度检查安排:为了完成这一课题,需要在以下阶段检查进度:第一节:上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6页时组织好小组成员并选出组长和汇报讲解成员。第二节:上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10页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开始着手收集资料。第三节:上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15页时积极动员小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的资料并整理资料。第四节:上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19页时,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有关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课题收获:学生将从中深刻地体验到我国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小组评价结果 服饰组 乐器组 民族节日活动组 风俗习性组优秀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或者一个民族服饰实物,并流利说出服饰的特征或者对环境起到的作用以及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或者一个民族乐器实物,并流利说出乐器的特征或者有关历史文化等方面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节日活动的特征或者有关节日文化等方面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或者生动说出某民族特别打动人的习俗特点良好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并流利说出某一民族服饰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并说出某一民族乐器的特征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并流利说出其中一个民族节日活动的特征 能够流利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并用图片展示合格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服饰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乐器图片 能够展示三个民族活动图片并说出活动的名称 能够说出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性十、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评价结果 说出中国疆域范围 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抽出10个省级行政区说出简称和行政中心优秀 能按照方位说出中国的四至点和面积大小以及濒临海域名称 能流利的较全面的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三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9个以上(含9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良好 说错两个以内名词和一个方位(含两个) 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的两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7个以上(含7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合格 说错三个以内名词和两个方位(含两个) 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的一个方面 能够流利背出5个以上(含5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十一、教学流程图教学思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一律平等——学生展示多民族特色——激发热爱祖国热情十二、教学过程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1.教学重点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教学难点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3.教学目标: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素养目标:学生脑海里形成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位的大概位置,胸怀祖国。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游戏、猜谜语和动手活动5.导学过程设计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借用某老师的制作的歌曲《大中国》——小苹果版 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34个省级行政区有个大概的了解新授课 你写信寄过吗? 你在网上买过东西吗?你填写的地址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你填写的地址 经过分析得出: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学生在黑板写出填写的地址 与同学以为分析填写地址的级别 生活中的地理,学地理很有用在省级行政区划图中找出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市(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3、5、4) 学生找图 按照方位找、分类找 让学生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有初步印象转承 有的省区名称很长,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我们的汽车牌需要体现他的归宿地,如果全写就需要跟车一样宽的牌子,多碍事有不美观等。现在看到的车牌都是一个字体现归宿地。——简称简称的由来 1.全称的第一个或几个字简称 2.用主要河流名或山名做简称 3.用历史名称做简称 4.有两个简称 学生翻到课本P8页 先找全称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的省区 其余能找出哪些是用山名、用河流名和历史国名的? 学生找完后,教师指导山名、河流名、历史名称等 学生自己找便于记忆学生初步记忆省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 学生齐读课本P8的表 指导读对字音 便于记忆学生记忆(5分钟) 自由记忆名称、同学之间抽查课件flash动画拼图(5分钟) 上台拼图 初级、高级两个版本 1.由熟悉到熟练,由易到难2.激发学生兴趣猜谜语:银河渡口(天津)、黄河解冻(江苏)、双喜盈门(重庆)、春水碧如蓝(青海)、宝树丛丛(吉林)、东南北(西藏)(5分钟) 根据意思推测 活跃气氛,发散思维,记忆省区名称学生拿出上一节课已经完成的中国轮廓图1.画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10分钟) (画不完的作为课后作业) 按照图册上的政区图大概画出纬线、经线 2.长江、黄河3.画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1.经纬线画好后,长江、黄河需要按照大概的经纬度画 2.按照方位画轮廓图,如东北三省 3.按照临黄河、长江画轮廓 4.按照延边、沿海画省区轮廓 逐渐形成中国政区轮廓图,并且熟悉省级行政区课堂总结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5分钟) 学生围绕板书设问,抽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 抽同学回答 课堂教师导学,学生主学6.板书设计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三级区划1.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2.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简称由来:(1)全称的第一个或几个字简称(2)用主要河流名或山名做简称(3)用历史名称做简称(4)有两个简称4.行政中心7.作业设计1.继续在这个轮廓图中画上34个省级行政区2.在图中各省区填写行政中心和简称3.本章主题活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本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开始着手收集资料。8.教学反思本节课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分为较好,尤其是拼图。深受学生喜爱,由于34个省级行政区涉及的名称太多,学生课堂能掌握的很有限,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逐渐记忆。不足之处:画行政区划图难度大一点,需要时间多,课堂不能全部完成,只好需要课后继续完成。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教学难点运用相关资料,绘制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并描述描述中国人口的变化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绘制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教学方法:多媒体、讨论、画图教学设计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导入 视频:2020年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排名 哈哈,中国第一 大题,了解世界各国人口情况,拓展视野新课导学 2020年我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有多少呢?14.1亿。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板书) 找出人口数量前五的省区 找出人口数量最少的省区 在中国政区图上设计图例在该省区表示出来 找图 画图 图例设计成斜线、圆圈等都可以 锻炼学生结合曾经学过知识的遇事能力根据课本P12页第二个活动给出的数据加上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14.1亿,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思考:增长快的原因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3)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思考:人口过多的话会带来哪些影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1.学生描点、连线 2.请两位同学用投影仪展示绘制的曲线 3.请学生描述特点 1.年份的格子需要注意,第一格与其他格的年数不同,因此1950年的点在1949年的附近2.描点连线需要平滑曲线 学生通过绘制曲线,跟个能感受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2020年人口普查情况如下图,根据资料回答1.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有和特点?2.我国人口老年化现象如何? 答案:1.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982年到2010年逐年大幅度下降,2010年至2020年缓慢下降 人口老年化从2010只2015缓慢上升,从2015年至2050年老年化增长速度较快。2050年占总人口的1/3多。 思考:1.针对以上现象青少年比例减少,老年人口增多而且数额较大,会对社会带来哪些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子女负担加重、社会经济活力不够。。。。。。) 如何应对人口老年化现象? (社区养老、老年人服务加强、开发银发经济等等) 看图描述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表达 锻炼言语的提炼和表达能力 2.培养思考、拓展思维能力,结合身边出现的现象进行概括归纳。转承 如何逐渐改变人口现状呢? (计划生育)新导课 学生:说说国家现在的政策是什么?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2019年5月31日国家三孩政策。根据国家人口发展状况来调整,这都是执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的基本国策。 三孩政策。大家很兴奋,“我”还有弟弟或者妹妹,或是弟妹都有。 理解国家一直在执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中国的人口在国家的分布如何呢?看课本P13页“中国人口分布图” 1.在图上描绘黑河——腾冲线,并在自己画的中国政区图上大致圈出黑河和腾冲两地(两点)并连接。 学生找点划线 注意黑河、腾冲的大概位置 进一步加深中国地理空间的轮廓形成(核心素养)在课本1——10图上概括中国人口分布? (此线以东人口密集,以西人口稀疏) 思考:为何出现这种现象,我国人口为何不是均匀分布呢? (地形、纬度、气温、地势、交通,开发早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热烈的互相讨论 指导学生结合图册后面的中国地形图、气温、降水以及交通等图,学生很容易得出影响因素 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素养)课堂小结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 中国人口特点:①增长速度快②青少年人口比重在缓慢下降③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人口地理分布不均——黑河腾冲线 我活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学生总结本节课获得的东西 (一点加一分),举手很积极。 老师提示 学生说对所学的知识影响深刻,经常这样还可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板书设计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人口分布不均:黑河——腾冲线作业设计保留好绘制的中国政区图,下节课还需要用2.检查主题活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第三阶段情况,积极动员小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的资料并整理资料。八、课后反思新课导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大致情况,拓展视野。最大的优点是调取2020年人口普查后的数据,结合身边的现象分析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变化和农村老年人的现象,并分析应对措施,让学生认识到增加弟弟妹妹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足之处:课堂活动准备不足,学生积极性不是特别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