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学案(3课时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学案(3课时有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
一.课前热身: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生活着 亿人口。
2.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 。它们对我国 , 和
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3.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少出生了3亿多人,这主要直接得益于我国的 政策。
4. 我国正在经受 “银色浪潮”的冲击是指我国人口的 化程度不断加剧。
5.我国人口有哪些特点 它们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二.课堂深化: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第13亿个公民平安出生。由于我国有效实行了控制人口的政策,13亿人口日因此推迟了4年,据此回答1-2题:
1.13亿人口的到来反映出我国 ( )
A.人口增长过快 B.老龄化严重 C.人口素质不高 D.人口数量过多
2.13亿人口推迟4年的到来说明了我国 ( )
A.人口形势已不再严峻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人口质量不高 D.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未来35年,我国人口发展有三个主要趋势:总人口超过16亿,有8—10亿劳动力、2.5亿老人。这表明未来我们要面对的重大人口问题是 ( )
①人口众多 ②人口老龄化 ③就业压力大 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是因为 ( )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②人口增长过快,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③人口增长过快,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人口增长过快,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13亿乘除法”
温家宝总理曾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1) 想一想:在( )中可以填上哪些内容能使等式成立?
(       )×13亿=很大很大的问题
(       )÷13亿=很低很低的水平
(2)总理的“乘除法”实际上是提醒党的干部一定要重视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为什么?
6.阅读下列图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说明了某市人口存在什么问题




(2)有人认为,该市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数量问题,也有人认为该市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质量问题。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一.课前热身:
1.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 丰富,但 很少。
2.目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 、 等,进一步加剧了 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3.“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意思是说 ( )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B.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
C.我国人口过多,但资源浪费严重 D.我国资源储量少,形势严峻
4.我国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在资源问题上要考虑的—个重要国情是 ( )
A.我国是个资源大国 B.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C.我国资源分布不均 D.资源利用不够科学
5.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认识这一国情有什么意义?
二、课堂深化:
1.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10月,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减少460.2万亩,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我国人均也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16.5%。“沉默的危机”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这启示我们 ( )
A.环境和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保护资源、节能降耗迫在眉睫,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C.要切实保护资源就必须停止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
D.保护资源应是政府、企业的事,与公民个人无关
2.据统计,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低10-20%,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源消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90%。这主要说明 ( )
A.我国能源科学利用不够,浪费损失严重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比开发新的能源更重要
C.我国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
D.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3.下面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状况表。该表说明我国 ( )
草地 耕地 矿产 森林 河流年径流量
总量位次 第三 第四 第三 第六 第六
人均占有量 1/3 1/3 3/5 1/5 1/4
注:上表中的数值都是相对于世界而言。
①自然资源十分缺乏 ②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④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为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某班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洗澡擦肥皂时关水龙头,可节约水20升。用口杯接水刷牙,只耗水0.5升,而开着水龙头刷牙,则耗水约15升。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再生纸,等于少砍17棵树。
(1)看了上述数据,你有何感受?
(2)也有一些同学看了上述数据后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为一张纸斤斤计较,太小气。你的观点是什么?




5.材料一:漫画《新“愚公移山》
材料二: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产出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一年中消耗了全球30%的原煤、27%钢材、40%多的水泥。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存在什么问题




(2)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第三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
一.课前热身:
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和 两类。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和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及 。
3.废弃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包装物及农膜,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被称为 ( )
A.绿色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D.水体污染
4.我国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37%。水土流失属于 ( )
A.生态环境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荒漠化现象
5.我国赖以生存的环境已亮起“黄牌”。以下属于中国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
A.最近几年来我国北方每年春天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沙尘暴天气
B.荒漠化面积高达267万平方千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亿
C.中国90%的草地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产草量下降
D.海洋环境日益恶化,近海无机氮超标率达70%,赤潮时有出现
6.曾有一首歌描述上世纪淮河流域水质的变化: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化,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拉稀生癌。21世纪 。
(1)歌谣反映了我国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说说这一问题的危害。




(2)请你续写上面空格的内容,并说明你这样写的理由。
二.课堂深化:
1.下面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经济发展示意图,从中告诉我们 ( )
过度放牧 地表裸露 沙尘暴 重大损失
①人类不合理利用改造环境,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②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③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④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否则会付出惨重代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每年因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这说明 ( )
①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我国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墨西哥《标志》周刊发表题为《中国发展的另一面》的文章,认为森林被毁、沙漠化、酸雨、河流污染、过度开发以及20%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苦涩的一面。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应先保护好环境,再去发展经济
②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③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这是由我国部分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但目前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
①采取的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②人口多且增长较快
③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佳 ④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
5.国家出台的“限塑令”规定,从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引起了消费者和厂家的不少议论:
“心里当然不痛快的咯。”正在大润发购物的张女士坦率表示,“以前都是免费使用,现在要自己掏钱,谁愿意啊。”
塑料购物袋厂家——某环境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先生说:“这些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不可降解的,一般都是采取焚烧和掩埋的方法处理,对生态环境危害性极大”。不过他也认为,实施限塑令后,厂家的经济利益会受到较大损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为了化解张女士心中的“不痛快”,请你告诉她国家出台“限塑令”的意义?
(2)郭先生讲到的塑料袋处理方法,会直接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3)如果该厂继续生产塑料购物袋,请为怎样“挽回损失”谈谈你的看法。
6.材料一: 材料二:
注:2001年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9200立方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3)整治水环境,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
一、课前热身:
1、13;2、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自然,经济,社会;3、计划生育;4、老龄
5、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过多,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给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较大的压力。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同时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二、课堂深化:
1、D 2、D 3、A 4、D
5、(1)如贫困,浪费一滴水,浪费一粒粮食等;如国内生产总值,资源总量等;
(2)人口问题;因为人口是PRED四者中的关键因素,人在社会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放废弃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压力,所以要重视解决人口问题。
6.(1)图一反映人口数量大,增长较快;图二反映某市人口文化素质不高。
(2)观点一:是数量问题,理由: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给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较大的压力。
观点二:是质量问题,理由: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同时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观点三:既是数量问题又是质量问题,理由:综合观点一和观点二。
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一.课前热身:
1.总量,人均占有资源量;
2.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短缺;
3.A 4.B
5.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意义:向国人敲响了警钟,使人们不再盲目乐观,开始重新审视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还是公民处理重大事情,都要树立“人均”观念。
二、课堂深化:
1.B 2.A 3.B
4.(1)我国淡水和森林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节约资源;珍惜、节约资源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如果我们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注意节约,势必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珍惜一滴水,一张纸不是小气,而是节约资源的表现。
5.(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造成资源短缺;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高消耗作为代价的。
(2)上述问题会进一步加剧我国资源短缺现象,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三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
一.课前热身:
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发展;
水土流水,荒漠化,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C 4.A 5.D
6.(1)环境污染或水体污染,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
(2)略。
二.课堂深化:
1.D 2.C 3.B 4.A
5. (1)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或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3)如:通过科技创新,使用新型的原材料,生产环保的、可循环使用的、受消费者欢迎的购物袋等。
6.(1)材料一表明嘉兴市人均可用水资源少,而且在不断下降;
材料二表明针对水环境恶化问题,嘉兴市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2)水环境恶化是人均可用水资源少的重要原因;水环境整治是解决可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举措。
(3)如排污企业要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政府派专职人员对河道进行经常性清理保洁等。
嘉兴市河道总长度达到13800千米,近年来河道淤积,蓄容量剧减,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为此,政府组织实施了“万里清水河道工程”,
大力整治水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