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2017年)科学四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第5课 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设计
课题 1.5 声音的强与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思维: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
态度责任: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提问:你们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你听到的鼓声吗?(预设:通过这个小游戏感受到声音强弱的变化)2.教师指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也成为声音的强弱不同。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预设:学生会提到和用力大小有关)3.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
课程学习 二、探索探索一 :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尺子,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学生相互合作,先尝试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进行观察发出不同声音时钢尺自身的变化。交流后出示“振动幅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看到的振幅情况,最后统一用“ ”来表示物体的振幅大小。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20厘来,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4.小结: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探索二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橡皮筋: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观察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2.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3.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探索三 :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1.怎样可以让鼓面振动情况看得更清楚呢?(预设:鼓面放上较轻的物体)2.实验现象: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3.实验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三、研讨1. 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音叉弹起小球实验: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球挨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跟着摆。观察用不同力量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大小有什么不同。3. 四、拓展认识音量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音量的大小可以用分贝仪来测量。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板书设计 1.5 声音的强与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就已经初步学习到了声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强弱,这节课通过钢尺、皮筋、鼓这些物体的发声强弱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到了力的大小不同,是的物体振动幅度不同,从而声音强弱也就不同。通过敲击音叉将乒乓球弹开实验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