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光是怎样传播的【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科学思维: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探究实践: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发现光的传播特点。4.态度责任: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进行推理。难点: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手电筒、铁罐、小铃铛等。学生:1.每组提供手电筒、4 张矩形卡纸(其中三张有孔);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传播方式(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铁罐、小铃铛(学生容音辨听的物体即可)1.回顾:声音传播方式导入(1)课前将小铃铛放入铁罐,课上进行摇晃,提问:大家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2)我们知道声音是以波的方式传播的。那手电筒的光是怎样到达黑板的呢?(教师打开手电筒,向黑板照射)2.讨论:学生小组研究并猜测比划光的轨迹。3.交流:请同学用手来演示光的行进轨迹。4.揭题:光是不是像这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的导入,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进行思考、推测。二、探索:光的传播(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卡纸(一)活动1: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索1.思考:光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2.讨论: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能用的方法来证明?3.出示: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4张卡纸),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4.设计:拟定实验方案后,交流汇报方案。5.提示:(1)课件出示完善后的实验过程。(2)课件出示相关实验注意点。6.探究: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7.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发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设计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小组交流汇报中完善实验操作方案,在规范的实验操作中得出实验结论,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二)活动2:横向移动中间有孔卡纸观察光斑的探索1.问题: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会看到什么现象?2.猜想:引导学生猜测,说自己的想法。3.提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4.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设计意图】“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光是不是直线传播的,通过实验验证,得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结论。三、研讨:光的传播(预设8分钟)1.问题一: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2)小结:当我们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中间的一张带孔卡纸后,手电筒的光穿过第一个小孔后,我们能看到横向移动的那张卡纸上出现了光斑,而纸屏上却没有光斑,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2.问题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罐子中铃铛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铃铛呢?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2)小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而声音隔着一些物体还是能听到的。3.问题三: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讨论:学生举例说明。(预设:广场上的灯、车灯、阳光、大雾天的灯……)(2)展示:课件出示一些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对移动卡纸后光斑的变化,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与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比较,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生活现象进行拓展。四、拓展:更多思考(预设3分钟)1.博证:你能找到更多的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证据吗?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2.思考: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呢?【设计意图】拓展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同时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是对下一课做铺垫。五、板书设计【疑难解答】1.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有什么区别?声音和光都是会传播的,但是传播的方式不同,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它是向着四面八方,而光是沿着直线形式传播的。而且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声音不行。2.学生认为光是沿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怎么解释?光会怎么传播?这个问题问得不清楚,往往会产生歧义。当学生看到灯泡发光,屋子里全部都亮了,学生会认为光是四面八方传播的,这种认识没有错,但是教师要把这种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统一起来。首先每一条光线,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向四面八方传播。灯泡的光线有很多很多条,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传播,但是每一条光线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正确的表述是:光线沿直线传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