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骆驼祥子》作者简介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 ( https: / / baike. / doc / 534395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满族正红旗 ( https: / / baike. / doc / 694034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 ( https: / / baike. / doc / 251045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中国现代小说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6005372-621835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 ( https: / / baike. / doc / 561786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小坡的生日 ( https: / / baike. / doc / 613668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猫城记 ( https: / / baike. / doc / 579945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牛天赐传 ( https: / / baike. / doc / 636565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骆驼祥子 ( https: / / baike. / doc / 448349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等,短篇小说《赶集 ( https: / / baike. / doc / 1203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概述《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创作背景《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 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 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人物简析祥子: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刘四爷: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曹先生: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老马: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孙侦探(孙排长):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创作特色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以动作、情状写心理。从语言方面写心理。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练习1.下列对《骆驼祥子》的内容概述不正确的是( )A.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B.虎妞知道刘四爷把车厂卖后,给了祥子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C.祥子把卖骆驼后剩下的30块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车。D.祥子拉曹先生回家,被孙侦探跟踪,最后敲诈走了祥子攒的买车钱。2.下面是关于《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曾救过饿晕的祥子,祥子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即使有自己的车,也会饿死。B.《骆驼祥子》中的孙侦探,之前是孙排长,他仿佛是祥子命中注定的前世冤家:祥子的“三落”,其中两次都与他有关。C.曹先生在祥子受伤时赠药,并没有解雇他,他帮祥子想办法,对祥子友好、亲切,而且答应给小福子一口饭吃。D.祥子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无情的社会现实让他变成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3.围绕名著《骆驼祥子》,任选一个专题完成。专题一∶ 祥子的悲剧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专题二∶ 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个人奋斗史带给我的启示。4.《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文中刻画了多个鲜明人物形象,祥子无疑是小说的核心人物,请你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梳理一下祥子的经历。5.名著阅读。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答案填写在乙、丙位置。A.大兵抢车 B.雨中拉车 C.买羊肉包 D.祥子成亲甲(C.买羊肉包) 乙( ) 丙( )6.《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人强烈的震撼。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造成他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100字左右。7.【学会批注】下面是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要求完成批注。摘抄 批注那些灰冷的冰,微动的树影,惨白的高塔,都寂寞的似乎要忽然的狂喊一声,或狂走起来。就是脚下这座大白石桥,也显着异常的空寂,特别的白净,连灯光都有点凄凉。他不愿意再走,不愿意再看,更不愿意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骆驼祥子》 从修辞或描写角度对摘抄的内容作赏析性批注。参考答案:1.B2.A3.示例1:造成祥子悲剧原因有两个方面,社会原因(客观原因)和个人原因(主观原因),而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是:祥子不愿与人合作,过于依赖自我,过分个人主义。客观上有三点:一是当时社会黑暗,并未能给祥子充分的生存发展空间。二是军阀混战,战争不断,社会并不安定。三是祥子处于受压迫的社会底层,难以得到发展机会。综上述所述,祥子的悲剧并不只是单个人的,也是社会造成的结果,更是时代产物。示例2:祥子怀揣着靠自己挣钱买车的梦想,用心用力拉车,他喝最淡的茶,吃最糙的饭,干最累的活。但个人的力量不足以与整个社会抗衡。同时他的狭隘和封闭等弱点,也让他孤立,最终失败。所以离开社会环境谈个人奋斗,必然会是失败的结局。4.要点:祥子一生的命运主要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内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5. B.雨中拉车 A.大兵抢车6.示例:祥子悲剧的个人原因之一是外强中干,心理防线脆弱。虽然三次买车的结果都失败了,失去了妻子和所爱的人,但是他还算年轻,并不是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但是他自己放弃了继续努力,选择了堕落,从而走向了更悲剧的命运。7.示例一:运用景物描写,通过“冰冷的水”“惨白的高墙”等突出祥子的心理状态,想摆脱虎妞的纠缠,想逃避又逃避不了,看到平日里喜欢的景色都变得异常的凄凉,烘托了祥子悲苦无奈的心理。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水中的死鱼,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痛苦和挣扎,及不想见到虎妞的厌恶心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