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浣溪沙》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积累”中第九首古诗词。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词牌名下“浣溪沙”下的“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简要记述了写作背景。整首词从写景到抒怀,运笔流畅自如,用典自然无痕,既描绘出清新淡雅的景致,又蕴含哲理,激发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诚然是一篇佳作。
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学生在灵活运用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 交流积累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古诗。3.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交流积累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法:
以读代讲法 引导想象法 引用法
学法:
自读自悟 合作交流 朗读感悟 想象法
资源整合:
教师制作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游戏,揭示课题。
1.对诗游戏,了解作者。
2.板题,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为后文学习做下铺垫。
二、初读词,读通读顺,读出韵味。
1.一读古诗,读通读顺
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这首词至少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少、将,蕲
2.二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词语言精炼,学习古诗,“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字字落实,句句通顺。为品味诗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温学法,自学理解词。
1.请同学们回忆以往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方法都有哪些?用上学过的方法学习理解《浣溪沙》并试着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引导同学们发现这首词和以前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解小序的作用。
3.汇报交流对词的理解。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教后应多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巩固运用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四、想象画面,拓展延伸,深入悟情。
1.播放音乐,在老师范读中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感情朗读。
3.一问一叹抒写豪情,引用相关诗句体会豪情。
4.拓展晏殊的《浣溪沙》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我“以读为本,读中想象,读中悟”,并拓展晏殊的《浣溪沙》,对比阅读,达到背诵积累的教学目的。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苏轼的古诗词,读读记记。
【设计意图】学一篇带多篇是目前新教材的特色,通过设计1+1的阅读作业,扩大阅读视野,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
附板书设计:
浣溪沙
苏轼
上阕:写景 兰芽 沙路 规啼
下阕:抒情 豁达 乐观 开朗
板书设计:板书要求简洁明了展现课文的灵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将以课堂生成为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