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4课《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案例辨析、合作交流,能说全商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绿色食品等特殊标志的含义,能判断出哪些是三无产品并说明三无产品的危害,具有抵制不法商品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情境模拟、阅读文本、合作交流,能总结出避免出现购物纠纷和麻烦的方法,明白购物遇到问题要先试着沟通协商,再去依法维权。归纳出网购的注意事项和购物技巧,树立诚信消费的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对不同种类商品包装信息的认知,对网购页面的信息判断。难点:认识到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教学设计创设情景,明确主题同学们,疫情允许的情况下,咱班清明假期会组织一个研学活动,时间是 2天,你们去研学时都想带什么去?(......)大家想购买的东西真不少,想要买到心仪的商品,需要不少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创设真实的购物生活情境,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活动一:研学采购认识外包装完成购物任务,获取外包装信息老师准备好五个任务单,学生进行选购完成任务。分成 5个小组组 1选购任务:请选择 2种有营养的、健康的食品。组 2选购任务:有些同学喜欢吃饼干,但是对蛋奶制品过敏,你能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吗?组 3选购任务:去研学的时候,可能有的同学会发生腹泻,需要备好治疗腹泻的药品。组 4选购任务:请同学选出健康的奶制品。组 5选购任务:现在疫情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准备好口罩,请选择一包口罩。学生观察外包装完成购物任务。通过同学的选购任务汇报我们知道了包装袋都会有生产场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特殊标志,还发现了过期奶,三无产品。小结:三无产品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产品。三无产品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师:如果有的同学不小心买到了过期的牛奶和三无产品,该怎么办?【设计意图】在“研学购物”环节,教师通过设计购物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单时,就能自己观察到外包装上的很多重要信息,把课堂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二:索要发票依法维权1.情景表演:没有发票,商家拒绝换货2.感受发票的重要作用,树立购物主动索要发票的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发票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也是国家征收税款的重要工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消费者,支持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3.如果和商家协商未果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拨打消费者保护热线:12315、看监控、报警等。引导学生明晰维权的顺序,应该先找商家沟通协调。【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包装袋上的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观察,找出三无产品,从细节中感悟生活智慧。进而启发式提问,过渡到如何维权,还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培养学生索要发票的意识,适当的进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担当责任意识。活动三:网上购物,慧眼识真1.说说我和家人的网购经历学生交流分享2.网购小妙招学生交流分享(看评论,看价格,看销量等)小结:网购虽然快捷又便宜,但也不少劣质产品掺杂其中,我们要学会了解商品信息,商家的信用、销售量和顾客评价,同时还要货比三家,购买既经济又实惠的商品。【设计意图】网购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购物途径,通过学生分享家人网购经历、网购经验的分享,提取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指导学生的网购生活。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了买东西的学问,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假如我们买的物品遇到了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妥善解决,实在解决不了,还可以拿出法律武器来帮助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聪明的消费者。板书设计:买东西的学问(一)会看包装 沟通协调 依法维权《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4课《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测评练习一、填空题1.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等内容,这是我们了解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2.购买食品时,看()和(),尽量购买绿色、天然的产品。3. 购买物品,接受服务时,一定要()等购物凭证。4.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5.消费者投诉电话是()。6.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7. ()是消费者更换商品、保修商品、解决纠纷、索要赔偿的凭证,也是国家管理财政、征收税款的重要工具。8、网购时要注意()、()、()等信息。二、判断题1.买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便宜实用。()2.商家说不要发票给你算便宜点。()3.商家要求搜查你的身体或背包,你拒绝。()4.买东西时要拆包装,看了再决定买不买。()5.商家对东东说,不报销的东西可以不开发票。()三.单项选择题1.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A.12345 B.12315 C.123512.在超市新买的色水彩笔没水了,你会()A.自认倒霉 B.重买新的 C.要求超市退换3.下列哪些购物行为是文明的()A.卖水果时要用手乱捏 B轻拿轻放C.使用多个商品不放回原处4.网购时不应该()A.货比三家 B.参考顾客评价 C.买最便宜的5.《》规定,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四.简答题1.购买商品时,要注意商品有无哪些信息?要注意产品有无质量检验合格证、商标、生产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有效期。2.购物时遇到矛盾和问题,该怎么办?购物时遇到矛盾和问题,首先应与商家、厂家协商解决,协商未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管理部门投诉。答案:一、填空题1.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2.(生产日期)和(保质期)3. (索要发票)4.(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5.(12315)6.(维权意识)7. (发票)8、(信用)、(销售量)、(顾客评价)二、判断题1.( X )2.( X )3.(√)4.( X )5.( X )三.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B )4.( C )5.《 A 》四.简答题1.购买商品时,要注意商品有无哪些信息?要注意产品有无质量检验合格证、商标、生产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有效期。2.购物时遇到矛盾和问题,该怎么办?购物时遇到矛盾和问题,首先应与商家、厂家协商解决,协商未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管理部门投诉。教后反思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研学购物”环节,教师通过设计购物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单时,就能自己观察到外包装上的很多重要信息,把课堂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2.教学融入儿童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紧贴学生生活,课堂驱动任务的设计,打破学生认知平衡,让学习真实发生。课堂上学生说一说,找一找,辩一辩,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维权意识不能少的教学环节中,如何让学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创设情境,采用了情景剧的形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表达的内容也很丰富。3.本节课还有需要重新考虑的地方。非法治专册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法制教育如何更好的落地,如何和德育教育更加融合,还需要思考和学习。从小讲道德、知法守法。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个知法、守法、遇事找法的公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要德法相融,结伴而行,从道德和法制的双重角度对学生进行德法教育,让学生文明健康的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