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下:诗体 格律 古体诗 近体诗句数 句数多寡沒有一定的约束。 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字数 每句字数不严格限制。 每句字数固定﹐分五言和七言。诗体 格律 古体诗 近体诗平仄 每个字不受平仄的限制。 每个字平仄有一定的格律押韵 用韵寬﹐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換韵。 绝句﹕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五﹑七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对仗 沒有对仗限制。 绝句沒有限制﹐律诗中间兩联必须对仗。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相关介绍《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起兴)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huāweì珍贵繁盛花赠送香气充满没法送到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庭中有奇树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1、全诗以“奇树”为线索,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奇树?(1)枝叶茂盛 (2)香气浓郁(3)易触发触发人的离愁别绪。2、此树“奇”,还是“何足奇”?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句子分析。表达了闺中妇人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1)攀枝折花,欲寄远人。(2)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3)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加思念之苦罢了。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龟虽寿曹操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龟虽寿》的体裁:乐府诗,四言古风。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不但:不仅仅,不只。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比(比喻)兴(起兴),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生命有限。借神龟、腾蛇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的客观规律,为下文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作了铺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把自己比作老骥;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百搭)。这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养怡之福: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每章结尾都有,一般与诗的内容联系不紧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比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称否定呼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龟虽寿赠从弟(其二)R·八年级上册走近作者【刘桢】字公干,汉末诗人,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挺拔的样子多么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难道(反问)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尾联: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遭受严寒赏析:这是首咏物诗,作者是怎么来赞美松树的?①对比,用“山上松”和“谷中风”来比较,②以风的“盛”衬托出松的“劲”(坚韧);又以冰霜的残酷衬托松柏的端正。③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诗词主旨对比、托物言志,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随堂练习《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 诗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精神的句子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梁甫行R·八年级上册走近作者【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自曹丕上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写作背景气候不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不同艰难妻子儿女山林险阻之地自在地行走房屋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对偶,起兴开篇。诗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诗词赏析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与野兽同居。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海民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感慨,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深化了主题。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白描。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苦难生活,意在提醒统治者普降恩泽,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