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声音在空气、桌子、水中的传播实验,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思维:用例举的方法,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的传播本领不同。探究实践: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描述声音传播的特征,并尝试研究声音在更多物体中的传播现象。态度责任:在实验活动,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液体、气体、固体等物质,且声音可以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鼓1.教师拿出小鼓,敲击发出声音。提问: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那有鼓声是怎样到你们的耳朵里呢?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记录在记录本上。【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此活动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二、探索实践: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5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1.出示真空抽气装置提问: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抽气装置,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抽气装置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学生活动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1.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教师引导:①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桌子另一端的同学轻轻抓挠桌面;②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③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活动,并填写记录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空气中好。(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音叉、水槽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将耳朵紧贴水槽外壁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汇报交流:你还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设计意图】通过3个活动,实验重点是要让学生观察到音叉引起的传声运动是怎样运动的。通过水波声波类比,为接下来的研讨做好准备。三、研讨交流,得出共识(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四、拓展提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纸杯2个、回形针2枚、绳子一根1.教师拿出“土电话”并指导学生玩“土电话”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设计意图】玩“土电话”研究声音传播是非常好的活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比对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五、板书设计【疑难解答】1.在探究声音的在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时,学生理解困难怎么办?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建议老师搜集声波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获得感官刺激。2.土电话作为本课拓展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哪些?在拿出“土电话”并传授学生玩“土电话”的方法时,特别注意:(1)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2)在两名同学玩“土电话”的时候,同组的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两个纸杯的连接线,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了观察到声波,可以在连接线中间系上下垂的小短线。通过小短线的抖动现象来证明声波的传递,(3)把几组土电话缠绕在一起,可以多人同时听到一位同学的发发言,增加活动的层次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