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听听声音【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倾听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科学思维:通过区分声音来源不同,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探究实践:在听声音的活动中,能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态度责任: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并分类。【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乐器1.尝试让乐器发出声音。提问:刚才我们让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2.请学生上台表演。提问:仔细倾听,你发现这个声音是怎么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利用乐器发出声音,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并试着倾听这些声音。二、听听声音,尝试描述(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单1.模仿声音提问:你能模仿更多物体发出的声音吗?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2.听音频,描述声音(1)教师播放,集体倾听听听播放的这段音频中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并记录下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提问:我听到了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它是怎么样的。教师引导介绍:我们听到的声音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悦耳,有的刺耳,有的高,有的低。【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声音,模仿声音,用一些词语描述声音,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语,比如高低、强弱等,帮助学生加强认识声音的不同。三、给声音分类(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记录单布置任务提问: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人类生产生活、自然界发出、动物的叫声)3.反馈小结。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分类的依据,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四、用《闪烁的小星星》认识声音的不同(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音乐认识乐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最高的音是哪个 最低的音是哪个 听一听前后二部分的乐曲,区别不同。提问:说一说前后两部分歌曲的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变化,这些高低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刚才我们制造了声音,也听了很多声音,你有没有对声音产生一些问题呢?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乐曲来感受声音的不同变化,并且用手势比划,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板书设计【疑难解答】1.上这节课时,我们如何收集各种乐器和声音?首先可以收集音乐老师的乐器、其次可以收集孩子们身边的小乐器,对于声音,可以上网搜索,寻找悦耳的歌曲,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也可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动物的声音”“科学声音”等声音识别软件或小程序,对声音进行搜索或下载播放。2.学生在描述听到的声音时,词语不会用怎么办?学生在描述听到的声音时,往往会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混淆,教师也可以准备铝片琴,让学生辨别下,加强对高低强弱的认知后,就会描述的精准些,其实第一课学生描述不准,后面的学习中也可以继续改变,不必急于一时让学生掌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