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知识点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知识点整理

资源简介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1.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土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
4.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动植物的残骸、颗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沙子、黏土等。
5.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
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沙子、黏土等,还有一些小动物的活体,如蚂蚁、蚯蚓等;还能发现动植物的残骸,如腐败的树叶、蜗牛壳等。
6.用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研究土壤的成分,发现土壤中有不容易觉察的空气、水等。
操作1:用纸巾包住土块,握一握,观察纸巾上的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操作2: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土块中冒出来的气泡和土块疏松的过程,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操作3:搅拌以后,看到泥土和水混合在一起,水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又看到杯中有沉淀,沉淀物是分层的。:大颗粒在下,那是沙;细小颗粒在上,那是黏土。
7.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在圈里填写挖来的土壤中的各种东西。
树叶、蚂蚁、西瓜虫、蚯蚓、黏土、沙子、空气、小石头、水等。
5.土壤的类型
1.人们根据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4.沙质土主要含有较大颗粒的沙粒,沙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黏质土主要含有细小颗粒的黏粒,黏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
壤土中三种颗粒的含量差不多,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小适中。
5.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6.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jí),不喜潮湿。因此适合生长在沙质土中。
7.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适合生长在黏质土中。
8.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方法 土壤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用手捻一捻 粗糙 细腻 粗糙程度适中
和点水握一握 不易成团 成团不散 成团易散
加点水搓一搓 不易成条 成条不易折断 成条易折断
倒进同样多的水 渗水快 渗水慢 渗水速度适中
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
植物名称 西瓜 莲花 月季
生长习性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6.肥沃的土壤
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2.腐殖质对于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起决定性作用。
3.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4.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5.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因为蚯蚓的排泄物和蚯蚓在泥土里的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6.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做肥料袋的实验记录。
我在肥料袋中放进了:( 土、果皮、菜叶、蚯蚓等 )
时间 肥料袋中的变化
第一周 变化不明显,仅仅有一点原料气味
第二周 肥料袋里面的橙子皮、水果皮、菜叶等开始发霉了
第三周 霉呈蓝绿色,面积扩大气味比较难闻
第四周 全部霉烂、出现恶臭味
第五周 肥料袋子里果皮和菜叶会融入土里面发酵,成为土里的肥料。
7.保护土壤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2.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对人类来说,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生产了很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3.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4.植物是如何保护土壤的
①保持作用。植物根系可以抓紧土壤,防止土壤被风吹走、被水流带走。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发生水土流失,使土地沙漠化。
②净化作用。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5.保护土壤的行为:
修筑梯田、轮作或休耕、植树造林、宣传环保、减少使用化肥
6.破坏土壤的行为:
开窑烧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开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7.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对小学生来说,保护土壤主要是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植树造林、宣传环保。
8.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
准备材料:
铲子、两个托盘、洒水壶。
实验设计:
①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分别放入一端垫高的托盘中。
②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③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实验现象:
无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得快,且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得慢,且少。
现象解释:
植物将一部分水阻挡住了。
得出的结论:
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记录。
实验中观察 到的现象 无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得快,且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得慢,且少。
解释 植物将一部分水阻挡住了。
结论 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写几条如何保护土壤的建议。
1 轮作休耕
2 修筑梯田
3 减少使用化肥
4 植树造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