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知识点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知识点整理

资源简介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羽毛、面粉、纱巾、食盐它们也是固体吗
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
4.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还是固体吗
粉笔、纸、蜡经过外力作用,虽然形状、大小等改变了,但它们依然是固体。
5.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 它们还是固体吗
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会变成小石子或沙子。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属于固体。
6.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7.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8.比较粉末堆的体积: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9.比较玩偶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埋盐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固体 非固体
讲台、黑板、塑料箱、灯等 试管、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的液体等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物品名称 纱巾 面粉 羽毛 食盐
是不是固体 是 是 是 是
我的理由 纱巾比较柔软,但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面粉颗粒比较细小,但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羽毛比较柔软,但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的 共同性质 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等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固体名称 用到的方法
积木组 每组积木都是由颜色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多个方块组成的,可以采用划分方块数数量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粉末堆 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不同的玩偶 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教材中填埋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9.认识液体
1.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的读数方法。仰视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在水面放一根牙签更有助于观察水平面。
6.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7.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汗水、针筒中的药水、池塘水、雨点、小狗的尿液、汽油、厨房中的牛奶、食用油等调料、碗中的蛋液、卫生间中的洗手液、水等都属于液体,它们都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
8.飘动的烟、流动的沙不是液体。虽然它们都会流动,但是烟和沙子的颗粒都具有确定的形状、质量和体积,它们属于固体。
9.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它们的质量相同吗
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50毫升水的质量要比50毫升油的质量大一些。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找一找图中哪些是液体,并写出理由。
名称 理由 液体的共同性质
汗水 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有确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质量; 没有确定的形状……
雨水 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牛奶 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洗手液 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汽油 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观察、比较四种液体的性质。
性质 液体
油 水 牛奶 蜂蜜
颜色 黄色 无色 乳白色 琥珀色
气味 油味 无气味 奶香味 香甜味
透明度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
黏稠度 较黏稠 不黏稠 少黏稠 很黏稠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生活中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
烧菜时把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实验室做实验时把不同的固体粉末装在一起等等。
2.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
如固体垃圾的分类;建筑工地上工人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农民将大米和稻壳分离,在收大豆时,把大豆和其他杂物分离开来等。
3.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的大小。
黄豆 玉米粉 绿豆 混合后
( 50 )克+( 50 )克+( 50 )克 = ( 150 )克
我的发现: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 不变 )
我的解释:黄豆、玉米粉和绿豆的质量,混合前后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混合前后三者的“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大小。
我的发现: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后占据的空间比混合前小。
我的解释:不同固体因颗粒大小不同,导致颗粒之间的空隙也不同,混合后,小颗粒固体可以占据大颗粒固体之间的空隙,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
写出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
混合物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木屑和铁屑 红糖和沙子
分离方法 可用孔比较小的网筛分离出玉米粉,再用孔较大的网筛分离出绿豆。 可用磁铁吸出铁屑。 可放入水中。分离出沙子,再蒸发得到红糖。
11.把盐放到水里
1.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2.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3.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
4.我国沿海地区有很多盐场,通过圈围海水的方式,在太阳下暴晒,使水分蒸发,逐渐结晶形成固态的盐。
5.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6.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冷水中搅拌,盐会慢慢溶解,而沙子会沉在杯底,不能溶解。
7.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也就是说,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在做实验准备时,每组的食盐要超过36克。
8.常温下,白糖的溶解度约为208克,所以100毫升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208克白糖。
9.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
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可以通过加热、搅拌、加水等方法让它继续溶解。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参考答案一:
问题: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实验设计:
1.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
2.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质量的盐。
3.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参考答案二:
问题: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溶解快;不搅拌,溶解慢。
实验设计:
1.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
2.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质量的盐。
3.一个杯子搅拌,一个杯子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溶解快;不搅拌,溶解慢。
参考答案三:
问题: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盐颗粒的大小也有关。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颗粒越大,溶解越慢。
实验设计:
1.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
2.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质量的盐,一个杯子中放入颗粒大的盐,一个杯子中放入颗粒小的盐。
3.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盐颗粒的大小也有关。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颗粒越大,溶解越慢。
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
水温是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是为了控制变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