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道德与法治 章节: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主备: 辅备: 检查(签字/盖章): 教案评级:优 □ 良 □ 中□ 次 □ 年 月 日 校档标002
上节课重点内容温情回顾(2分) 2、预习效果检测 (互动2分) 3、 五、主要教学过程(可根据课堂相关内容灵活演变 35分钟): 1 导入式语言: (展示图片和材料)1、思考:“接力棒”指的是什么?2、“父子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他们的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2 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环节(导入“八动课堂”展示) : 活动一:随手拍有讲究(展示教材P91“运用你的经验”材料)1、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2、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谈谈你的感受。提示:(1)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了国家利益。(2)心有清泉:赵久富。教师强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活动二:种种行为、危害国家利益(展示网络军事泄密相关资料)近年来,网络军事泄密的事件时常发生,有的是情报搜集者蓄意窥探军事机密,有的是军事爱好者无意为之,不管何种情况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思考:我们应该从以上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提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对防止情报与信息的泄露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无论如何高明的防范措施也总可能会有不经意的泄密事件发生。因为保密措施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人是一切手段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泄密可能常常就在人不经意的嘴边、身旁、行动中。因此,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教师总结: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3 重点(考点)、易错点、模糊点的突破环节(寻求学生的发现和思考): 活动三:正确爱国 (展示资料)生活中,有的人以爱国为由,拉横幅围堵外资企业,砸某国品牌汽车甚至打伤车主,在网上联名抵制某一国家的商品。1.阅读教材P92“探究与分享”。2.对三种观点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提示:以上观点都是正确的,这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表现。我的看法:抵制确实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却早已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现在不是帝国主义时代,中国也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更不是一个丧失本国经济控制权的国家。过去或许有用的爱国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不合实际。教师总结:国家利益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4 关联知识的纵横串联及对比环节:(在老师主导下的学生发现和思考) 活动四:缅怀先烈 有所启发(展示材料)1、思考:请列举几个为国家牺牲的英雄。2、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提示:杨靖宇、冷云等。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教师总结: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5 本节知识的拓展及延伸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 爱国需要理性:首先,理性就是要符合道德标准和遵守法律规定。我们在表达爱国热情前,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思考做了会产生正面效应,还是负面影响。其次,理性爱国不能只在一时,也不能只为一事。 6 同类型限时作业练习环节(以抽查演板、书面、合作为主,当堂交换阅卷得分评价): 六、八动效果点评(课堂完成2分)
二、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不需课堂提示) ①基础部分占50 %,准备用时约20分钟掌握 ②重点部分占25%,准备用时约25分钟突破 ③难点的处理意见:小组讨论,进行总结 七、分层作业布置(1分) 1、学困生(熟读笔记) 2、学优生( 熟读笔记 完成选择题 简答题 ) 3、中等生( 熟读笔记 完成选择题 )
三、目标、考点、重点及难点提示(1分) 1、目标: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2、考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3、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4、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八、下节课预习内容重点提示(2分)
九、我的“一课一得”
四、本节展示“八动课堂”的形式有 ① 小组合作 ( 人/次) (时长 ) ② 黑板演示 ( 人/次)□(时长 ) ③ 任务驱动 ( 人/次)□ (时长 ) ④ 信息搜索 ( 人/次)□(时长 ) ⑤ 教辅参考 ( 人/次) (时长 ) ⑥ 情景导入 ( 人/次) (时长 ) ⑦ 当场作业 ( 人/次)□(时长 ) ⑧ 师生反串 ( 人/次)□(时长 ) ⑨其它 ( 人/次)□(时长 ) 他人点评 1 教案点评 2听课点评 签名:
说明: 1、本教案参阅的资料来源有 2、如本页纸张不够,可将相关内容移至背面。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