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 第4课 七色光 教学设计课题 4.七色光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科学思维: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探究实践: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1. 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 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2.学生交流讨论,掲题: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索七色光的奥秘(板书课题)课程学习 二、探索探索一:制造彩虹实验1: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子制造彩虹制造方法: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实验2:用水雾制造彩虹制造方法: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实验3:用三棱镜制造彩虹制造方法: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②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思考: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变成七种颜色呢?(学生思考)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教师介绍阳光的组成:17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一次实验中,让一束太阳光透过窗上的小孔射入黑暗的实验室,并让这束光线穿过固定着的玻璃三棱镜。这时,对面的墙上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牛顿又使用第二个三棱镜,让第一个三棱镜产生的七色光平行穿过,结果,这时的七色光合成了白光。探索二:色光混合实验实验1: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实验方法:①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②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实验现象: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实验2:制作一个彩色轮(牛顿盘)实验方法:取白色卡纸,剪成直径为5厘米的圆盘。②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将细木棍从圆盘的中心竖直插入并固定在陀螺上。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出现的现象。实验现象:当圆盘旋转时,速度加快,我们会看见圆盘颜色变成白色。三、拓展1. 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将白色卡纸剪成圆盘,将圆盘七等分,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彩色顿时消失,呈现出一片白色。2. 什么时候会出现彩虹?彩虹的原理是什么?我们能制造彩虹吗?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先通过实验学习到光的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现象,再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后又会变成白光,进而得出彩虹形成的原因,这样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白光的组成,又满足了学生对“彩虹之谜”的好奇心。板书设计 七色光(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展示彩虹现象,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彩虹的形成原因进行推测,进而引出本课课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制造彩虹实验和色光混合实验这两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