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冰融化了【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观察加热后冰块的变化,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科学思维: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能找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化的证据,能建立起热量和水的状态变化之间的联系。探究实践:能在加热冰块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收集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化的证据和热量变化的证据,得出结论。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能保持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能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过程中现象的观察。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教学过程】回顾导入,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回顾水结冰的过程,水不停的降温会让水变成冰。2.如果我们给一块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3.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20分钟)1.吸管吹冰块(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开始融化?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你又可以怎么做?(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的一个部位吹气。(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得快。(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4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1)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作业本。(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提示:①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②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③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④讨论补充完成实验记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吸管吹冰块理解热量是冰块融化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4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实验记录单]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2.学生补充。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板书:冰 固态 水 液态 水蒸气 气态)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6.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板书:互相转化 热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认真思考,有序交流,树立实证意识。四、课后拓展(预设4分钟)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思考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在公平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板书设计【疑难解答】实验用冰要如何准备?本课的实验,需要我们老师提前准备普通的冰块和结冰的试管。我们需要在前一天就把水倒入试管之中,放在冰箱里面冷冻,或者直接准备冷冻的碎冰冰代替结冰的试管。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学生实验的时候可以确认冰面的位置并且做记号,防止因为放入碎冰块有空隙而产生争议。还可以借助食堂里的冰柜做好冰块储藏工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