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回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回声》

资源简介

《回声》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
二、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
三、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四、教学内容: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
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
4、了解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和创作特点。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六、作品分析:
无伴奏合唱《回声》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七、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八、教学难点:
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九、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师弹琴生演唱)。
师问:《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生答:回答并讨论。
师讲解:齐唱与合唱的区别?
齐唱是单声部的,大家一齐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合唱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
2)(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a、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b、童声无伴奏合唱《送别》
(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
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②、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师讲解:
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够很好地展现“人声”的美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总结归纳知识点)。
二)、新课赏析:
(师):今天这节课重点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经典曲目,也是我们本课的课题,至于是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聆听来给出答案。
1)、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2)、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尼德兰)拉索 曲
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3)、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及作品:
(师):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无伴奏合唱等。他继承了尼德兰乐派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丰富感人的音乐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从宗教音乐的传统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充满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通俗风趣,明朗乐观。他的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历经漫长的岁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各国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
三)、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
(生):旋律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f p)
(师):为了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
“回声”练习:
1)、《回声》歌曲中的回声效果模仿(力度f p):
方法:刚才这首《回声》,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 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者做一下,我们全班对5人,全班发出(f)“哈哈哈哈”——5人模仿“哈哈哈哈”(pp)。
谱例:1=bE 2/4
f 5 5 5 5 | 0 0 ||
哈哈 哈哈
p 0 0 | 5 5 5 5 ||
哈哈 哈哈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卡农练习,如下例:
1=bE 2/4
﹒ ﹒ ﹒
2 — | 7 — | 0 5 | 5 7 | 3 2 | 0 0 |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
﹒ ﹒ ﹒
0 0 | 2 — | 7 — | 0 5 | 5 7 | 3 2 |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
四)、游戏创编:
设计一个强弱变化的游戏,和同学合作做一做。
师:除了山谷回声,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变化的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编一个强弱变化的游戏和同学合作做一做吗?
(“吹泡泡”的游戏:)
做法:学生手拉手围成圈,老师敲鼓,鼓声强大时圆圈向外变大,鼓声弱时圆圈向内变小,鼓声最强时,圆圈破裂。
五)、教师总结、下课:
(师):在今天这节欣赏课里,我们听到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国内著名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你们知道一个合唱团如何才能演唱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吗?对,他们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特别重要的是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合唱是一种合作的演唱活动,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的极好的教育方式。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意思是说在合唱团里演唱者必须牺牲自己声音的个性而积极地融于群体的音色中,达到声音的和谐、均衡和统一。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合唱的欣赏和实践,培养起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六)、在《回声》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