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复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涵义(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格式,培养解答计算题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2)从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分析,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处理相关物质之间的量的问题,培养学科间交融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
四、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听写2~3个所学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氢气燃烧的方程式,为后面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埋下伏笔) 一名学生电子白板上听写,其余学生草稿纸上书写 复习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问:以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复习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明了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3)表明了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质量比 回忆所学知识并回答。 认识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微观粒子质量成正比,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依据作铺垫
[解题依据]由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质量比,类推到宏观物质的质量。列出思考题:4g 32g ( )1kg 9kg ( )4t 16t ( )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即各物质的宏观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定值。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意识到“过量”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过度到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让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这一重要思想。
[解题格式]展示例题: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氧气?解题过程解:设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KMnOKMnO+MnO+O↑316 326.3g x = x==0.6g答:可制得0.6g氧气。指导阅读和小结 学生阅读课本例1讨论、归纳正确解题的步骤:解:(1)设未知量(2)写出方程式并配平(3)找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比例式(5)解比例式(6)简明地写出答案 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在例1的基础上补充两个问题:(2)ρ(O2)=1.429g/L ,求产生氧气的体积。(3)求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对公式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习初步分析物质组成的能 力。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分析问题,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练习]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指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并提出问题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实际练习,去发现自己做题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解题格式和正确的解题格式作对比,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巩固新知,从比较、评价中熟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注意事项](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设未知数指代要清楚,并且未知数不带单位(设:××的××为 x。)(3)相关量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下边,行对行,列对列(4)相关量都要带单位(微观质量单位为1省略,宏观质量单位g、Kg、t)(5)相关量单位要统一(6)相对分子质量至少算2遍(7)列比例式,左比右=左比右(8)解的结果有单位(9)计算比例式时,可以先化简,再计算(10)一定要有简明扼要的答 学生根据例题和练习学着去总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题格式——解 (1)设未知量(2)写出方程式并配平(3)找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解比例式(6)答
2H2 + O2 2H2O
点燃
点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