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

资源简介

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词来理解事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⒈感受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的景色
  ⒉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捉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捉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内容:《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
教学过程:
模块一:简要回顾,明确任务目的:
1.回顾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任务。掌握学情,寻找教学起点。
1.导语:本周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了第六单元——祖国的壮丽河山。我们的祖国辽阔,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险峻的高山,峡谷,有南国的热带风光,更有北方的林海风情,今天。老师要继续带领大家去游览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上课之前,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单元导读中的任务目标。
2.回顾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
(1)课本 73页:默读单元导语,思考:本单元有哪些学习任务?
(2)交流反馈,梳理总结。
(3)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加深一下印象。(齐读)活动总结:明确了学习任务,走进精度探究课。去感受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20.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
模块二:助学提示,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目的:整体课文把握,理清脉络,明确写作顺序。
1.了解内容导语: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关键的句子来概括呀?(全文正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
(1)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及时提示用文中的话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师:我们就可以借助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也是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3)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春夏秋冬师板书:时间顺序
(4)如果你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
(评:我发现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描述美的嘴巴。)
活动总结:小兴安岭的景色和物产确实把大家吸引住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去领略它春天的美吧。
模块三: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目的:通过研读春天的小兴安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1.请大家边读边标画春天的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生读,寻找(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评价:观察细致,勤于动脑,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2.课文又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树木的呢?(好,你来说)(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3.我们首先看一看树木,生找,读。(评价:找的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这句话中,作者说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谁来说一下?(评价:你的眼光可真犀利!你找出了最能说明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词语)
总结:作者就是抓住抽出这个关键词来表现树木生长快的特点,这就是用词准确性。
4.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现春天树木的勃勃生机吧。(生读,指导朗读)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会了抓关键词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请你思考一下,作者又是通过抓哪几个关键词,为我们呈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呢?请你来说一说吧。
(评价:你充满自信的发言真棒)
过渡:一个“汇”字,既写出小溪形成的动态美,又写出春天带给小兴安岭的变化,而“淙淙”是拟声词,让我们听到了小溪的声音美。
6.谁想用自己的声音将美丽的小溪读给大家听呢?
(评价:从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小溪的动态美)
7.春天的景物除了小溪积雪树木还有谁呢?对,这里有一群小鹿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鹿?(生:可爱,这么可爱的小鹿,就让我们边朗读,边模仿一下小鹿的动作吧。生模仿。)
8.文中写道了,喝水的小鹿,欣赏自己影子的小鹿,那还会有什么样的小鹿呢?请你发挥想象来说一说吧!(评价:你的想象可真丰富)
总结:你看有了丰富的想象,会使我们的描写更具体,也让我们的小鹿更可爱。过渡:作者就是通过对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4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春天的景色诱人,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这么优美的句子,我们尝试着积累下来吧!
活动总结:在第 2段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抓关键词,体会事物特点的方法,感受到了春天小兴安岭的变化,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和生机勃勃。
模块四:资源整合,巩固运用
目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自学夏秋冬,从哪个句子中读出了某种景物的什么特点。
1.下面请大家运用第 2段中学到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从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进行自学,大家可以借助这个句式来完成自学:屏幕出示:我从_________(哪个句子)中读出了__________
(某种景物的特点)学生小组合作
2.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自学成果分享给大家?请你们小组来说。(评价: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总结:一个“浸”字写出了晨雾的大,又写出被浓雾笼罩的整片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的美。
3.哪个小组还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合作成果?(评价:我发现你们小组能迁移运用,深度思考)
总结:从这个句子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从这几个词语中读出了树叶枝繁叶茂,又密又厚的景象。
过渡: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领略一下小兴安岭夏天的美吧。
4.哪个小组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其他句子。
(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是一群小吃货,你们抓住了酸甜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这几个修饰词来理解句子)同学们看图片,这是酸甜可口的山葡萄,这是又香又脆的榛子,这就是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这就是名贵的人参。
活动总结:秋天的果实告诉我们,恰当的修饰词会使我们的描写更生动。
模块五:随堂练笔,落实写法
目的:通过练习场景的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以巩固提高。
1.学习要求:这节课,作者围绕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句,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小兴安岭”,你能不能运用所学方法,选择一幅场景,围绕一个意思来,用上好词好句,写一写。
场景一: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场景二: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场景三: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2.学生交流
3.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我们一起感受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起领悟了作家的细致观察和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课后,请你继续细心观察,为我们的本单元的习作做好准备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下面说一下我执教本课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由于各方面原因,孩子们可能出去的比较少,上课伊始,运用电教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他们看得非常投入,于是趁热打铁,引出课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内容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感受“汇”、“浸”、 “千万缕”、“利剑”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这些词语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
二、学习写法,先教后放,循序渐进。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时,主要指导教学“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指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读出感受、积累语言,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并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法总结提炼,为第二节课学习秋天、冬天做好了准备。这种学习方法体现“教、扶、放”的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抓关键词,以读促悟,读中悟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读出树木的茂盛,并配上遮天蔽日、像绿色的海洋一样的树木,入情入景的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不足之处:教师的课堂语言值得精炼;对于一节的容量还要合理安排;对于学习的指导还要扎实一些。有付出就有回报,今后还要在教学上好好钻研,多参加活动,努力提升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