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型突破】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之考点微综合(新人教A版2019)sin α±cos α与sin α·cos α之间的关系【考点梳理】1、对于,,这三个式子,利用,可以知一求二.2、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根据其符号判断所在的象限,可判断的符号.【题型归纳】一、给式求值1.已知,则sin αcos α的值为_____.2.已知,则的值等于( )A. B. C. D.3.设,,则( )A. B. C. D.4.已知,且为锐角,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C. D.5.若及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根,求实数的值.二、与二倍角相结合6.已知,则( )A. B. C. D.7.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8.已知sin,则( )A. B. C. D.9.已知,则( )A. B. C. D.三、与平面向量结合10.已知,,且.(1)求的值;(2)若,求的值.四、与方程的根的结合11.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是( )A. B. C. D.不存在12.已知关于的方程在有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3.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1)求的值;(2)求m的值;(3)若,求的值.【巩固训练】一、单选题14.若,则( )A. B. C. D.15.已知,,则( )A. B. C. D.16.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17.已知,,且,则( )A. B.C. D.18.若,则( )A. B. C. D.19.若,则( )A. B. C. D.20.若,则( )A. B. C. D.21.已知,且,则( )A. B. C. D.22.已知,则( )A. B. C. D.23.已知,则( )A. B. C. D.24.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25.化简的结果为( )A. B. C. D.26.已知,则( )A. B. C. D.27.若,则( )A. B. C. D.28.若角α满足,则=( )A. B. C. D.29.已知,,则( )A. B. C. D.30.已知,,则( )A. B. C. D.31.若,,则的值为( )A. B.- C. D.32.已知,,且,设,则的值为( )A. B. C. D.33.若,则( )A. B. C. D.34.已知,,则( )A. B. C. D.二、多选题35.若函数在上有零点,则整数m的值可以是( )A. B. C.0 D.36.已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37.已知角是锐角,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下列关于实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C. D.38.已知是第二象限角,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的取值范围为D.若扇形的圆心角,半径,则扇形所含弓形的面积为39.已知复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z是纯虚数C.复数z的模的最大值为 D.复数z的模长为定值40.已知,,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 B. C. D.三、填空题41.已知,则______.42.已知,,则的值为______.43.已知,,则______.44.已知sinθ+cosθ=,θ∈(0,π),则tanθ=________.45.已知为第四象限角,,则___________.46.已知,则的值为_____.47.已知,且,则____.四、解答题48.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49.已知.(1)若,求的值;(2)若,且,求实数的值.50.已知,,求.51.已知,.求:(1);(2).5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1);(2).53.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54.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3)求的值.55.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1)求的值;(2)若,求的值.56.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57.已知.(1)求的值(2)若,求的值.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0.375【分析】对条件平方,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进行求解.【详解】,两边平方得:,即,解得:.故答案为:2.A【分析】首先确定的正负,再计算的值.【详解】,,,,,即.故选:A3.C【分析】由条件两边平方结合同角关系可求,结合同角关系求.【详解】因为,所以,,与异号.而已知,所以,.因为,所以取.故选:C.4.ABD【分析】根据,并结合为锐角求解即可.【详解】解:因为,所以,即所以,因为为锐角,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故选:ABD5.【分析】由题意,利用韦达定理得到,,根据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的值.【详解】解:,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根,,,,,即,整理得:,解得或,方程有实数根,,即或,则的值为.6.B【分析】通过平方将原式变形得到,再结合正弦二倍角公式即可求解.【详解】因为,所以两边平方得,又因为,所以,即,所以.故选:B7.A【分析】对平方后,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及正弦的二倍角公式进行求解.【详解】平方得:,即,解得:故选:A8.D【分析】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要注意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由此而产生解题思路.【详解】∵,;∴,,∴=;故选:D.9.C【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可得,再利用同角关系式及二倍角公式即求.【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故选:C.10.(1);(2).【解析】(1)首先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得到,再利用平方关系计算的值;(2)由(1)解出的值,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计算的值,求角.【详解】(1)由题意得,,∴,∴,∴,∴,又∵,∴,∴;(2)联立,解得,∴,∴,即,解得,又∵,∴.11.A【分析】由已知中、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根,求出满足条件的的值,然后根据韦达定理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满足条件的的值.【详解】若方程有实根,则或,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根,则,则即,(舍去)故选:.12.【分析】将原式化为,然后研究函数在上的值域即可【详解】解:由,得,令,令,因为,所以,所以,即,因为,所以函数可化为,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所以,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13.(1)(2)(3)【分析】(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结果,(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列方程组,结合可求出m的值,(3)先判断出,则,再代值计算即可(1)因为,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所以(2)因为,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所以,,且,所以,所以,得,满足,所以(3)由(2)可得,,因为,所以,所以,所以14.B【分析】对两边平方,再结合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即可求解.【详解】两边平方得:,解得:故选:B15.C【分析】利用平方关系,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详解】,,,,,,所以.故选:C16.B【分析】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可得,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由得,即,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所以.故选:B.17.A【分析】根据韦达定理可得:,,利用求解,注意结合范围判断取舍.【详解】由得:,,∵,化简得:或,∵,即,∴.,故选:A.18.D【分析】利用平方关系和二倍角公式求解.【详解】解:由平方得:,所以,故选:D19.A【分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化简该式子即可求值.【详解】.故选:A.20.D【分析】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展开已知条件,然后两边同时平方,由平方关系及二倍角正弦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所以,即,两边同时平方,由平方关系可得,所以,故选:D.21.A【分析】由题可得,然后对平方求值,结合的范围即可求解.【详解】∵,∴,∵,∴,又∵,∴,∴.故选:A.22.A【分析】在等式两边平方,化简后可求得的值.【详解】,因此,.故选:A.23.A【分析】根据求解即可.【详解】,解得:.故选:A24.C【分析】分析可知,由可求得的值.【详解】因为,则,因为,所以,,因此,.故选:C.25.C【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和平方关系求解.【详解】解:,,,,故选:C26.A【分析】根据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及平方关系,结合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得,即,两边平方,得,即.故选:A.27.A【分析】根据题意得,,进而得,再根据二倍角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即,所以,故选:A28.C【分析】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化简已知等式可得,两边平方,可得2sinαcosα的值,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化简所求即可求解.【详解】因为,可得,两边平方,可得,所以.故选:C.29.C【分析】利用二倍角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即可求解.【详解】,,,,,,即,所以.故选:C.30.A【分析】先求出,再分析得到,即得解.【详解】解:,所以∵,,∴.∴.故选:A.31.D【分析】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求出结果.【详解】已知,,所以,即,所以,所以,所以.故选:D.32.A【分析】由题意得到是方程的两个根,再利用韦达定理求得a求解.【详解】解:因为,,所以是方程的两个根,则,,∵,化简得:或,∵,即,∴.则,,故选:A.33.A【分析】化简得出,等式两边平方可得出关于的方程,结合的取值范围可求得的值.【详解】由可得,则,因为,等式两边平方可得,即,,解得.故选:A.34.D【分析】将两边平方,即可求出,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最后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因为,所以,即,即,所以,又,即,因为,所以,所以,即,所以,所以,所以;故选:D35.BCD【分析】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然后用换元法求值域,由值域得结论.【详解】在上有零点,即在上有解,设,,,则,,,所以,即,BCD均可以.故选:BCD.36.ABD【分析】考虑角 所在的象限,以及同角关系和题目所给的条件即可.【详解】由 …①,以及 ,对等式①两边取平方得 , …②,,,由②, ,由①② , 可以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解得 , ,故A正确,B正确,C错误,D正确;故选:ABD.37.ACD【分析】根据韦达定理得到,由角是锐角可判断,从而判断B;将两边平方,可得到之间关系,判断A对错;利用A的结论写出的表达式,配方后可判断C的对错;利用得到,结合的范围,确定的范围,判断D的正误.【详解】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所以,因为角是锐角,所以,则,故B错误;又,即,所以,故A正确;而,故C正确,又, ,所以, ,由A知 ,则 ,故D正确;故选:ACD38.ACD【分析】根据已知角所在象限确定角的范围,进而判断三角函数值的范围,结合三角函数线判断大小关系, 即可知A、B的正误,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及基本不等式求范围判断C,最后利用扇形面积公式求扇形所含弓形的面积判断D.【详解】因为是第二象限角,所以,A正确;若时,由三角函数线知:,B错误;因为是第二象限角,则、且,,所以,当且仅当,时取得等号,C正确;扇形所含弓形的面积为,D正确.故选:ACD.39.ABD【分析】A.利用平方关系求解判断;B.直接求解判断; C.D 利用复数模公式求解判断.【详解】A.因为,两边平方得,则,所以,所以 ,故正确; B. 当时,,则,故正确;C. ,故错误;D.由C知正确;故选:ABD40.ACD【分析】由两边平方得,可得,再由求出逐项判断可得答案.【详解】因为,所以,可得,因为,所以,由解得,所以,故A正确;,故B错误;,故C正确;,故D正确;故选:A CD.41.【分析】根据平方可得,结合立方差公式即可代入求值.【详解】因为,平方得,所以,所以.故答案为:42.##【分析】由平方,结合平方关系及倍角公式求解即可.【详解】由可得,即,即,解得.故答案为:.43.【分析】利用二倍角公式、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已知条件,由此求得的值,平方可得,两边平方结合再开方可得答案.【详解】,,化为,,,且,所以,,由,可得.故答案为:.44.【分析】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出的值小于0,得到,,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与的值,即可求出的值.【详解】解:将已知等式①两边平方得:,,,,,即,,②,联立①②,解得:,,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熟练掌握基本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45.##【分析】先对两边平方化简求出,再化简,再由为第四象限角,判断,从而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因为为第四象限角,所以,,所以;故:,故答案为:46.##【分析】把给定等式两边平方求出,判断,的符号,再借助同角公式计算作答.【详解】因,则,即,而,,于是有,所以.故答案为:47.##1.4【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建立、与和的等量关系,并利用所求值确定,的符号,从而可求.【详解】解:,两边平方,可得,可得,,可得,,可得,.故答案为:.48.(1);(2).【解析】(1)对已知条件两边同时平方结合可得,结合,可得,进而可得,计算即可求解;(2)将化切为弦再通分,利用整体代入即可求解.【详解】(1)由可得,即,解得,因为,所以,可得,所以,所以,(2).【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根据其符号判断所在的象限,可判断的符号.49.(1)(2)【分析】(1)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平方化简可得,计算即可得答案.(2)由题意得,可得或,根据的范围,可求得的值,代入即可得答案.(1)由,可得所以,即,所以(2)由,可得,解得或,而,所以,解得,所以.50.【分析】由已知平方可得,即可求出,再求出即可求出.【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则可得,所以.51.(1);(2).【分析】(1)(2)根据、关系,结合已知条件求,再应用平方差公式求.(1)∵,∴,即,则,∴,而,故,,∴,则.(2).52.(1);(2).【分析】(1)由结合条件可知是第四象限角,从而,由此可知,再利用平方关系求解即可;(2)利用条件及(1)的结论求出,再带入原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1),,则,又,则,由,可得;(2)由可得,53.(1),;(2).【分析】(1)由已知结合同角之间的平方关系可求得,解方程即可得解;(2)由(1)可求得,,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详解】(1)∵,两边平方得:.∵,∴,∴.∴,.(2)∵,,∴,,∴.【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同角之间的关系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再利用同角之间关系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对于,,这三个式子,利用,可以知一求二.54.(1)(2)(3)【分析】(1)平方由可得解;(2)通过三角值的正负判断,再求,开方即可得解;(3)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化简得,去绝对值代入条件即可得解.(1)因为,所以,所以.(2)因为,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3)55.(1)(2)【分析】(1)由韦达定理结合平方关系得出的值;(2)先判断出,则,再代值计算即可.(1)因为,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所以,,且,所以,所以,得,满足,所以,即(2)因为,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56.(1)(2)见解析.【分析】(1)将已知等式两边平方,求出的值,结合,可知为第二象限角,可得的值;(2)由(1)知的值,与已知等式联立可求出的值,则的值可求.(1)把平方后得,,可得,可得,由,可得,,有.由,有.(2)由(1)有,①,解得,可得.②,解得,可得.57.(1);(2).【分析】(1)把平方即得解;(2)求出,即得解.(1)解:,∴.(2)解:原式=,∵,又∵,∴,,,∴,∴原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