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8.《世说新语》二则
自古咏雪的诗句层出不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我们看看东晋两个孩子是怎样形容雪的。
新课导入
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停连和语气。
2.借助注释理解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
4.通过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特点。
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咏雪》出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新课讲授
(一)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重点词义
内集——
文义——
俄而——
骤——
差可拟——
未若——
因风——
文章的义理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

乘风
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
(三)疏通思路
1.交代背景
2.叙述事件
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3.补叙身份
谢道韫乃无奕之女,凝之之妻
(四)深入理解
1.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
轻松 温馨
关键词语: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两种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 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你对谢安、谢无奕、王凝之有所了解吗?
谢安:
谢无奕:
王凝之:
东晋政治家。参与“淝水之战”。东晋8万军力大胜80万西晋军,自此,东晋再无外族入侵。
谢安长兄,安西将军。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
5.通过本文学习,你了解了怎样的谢道韫?
东晋才女,有“咏絮才”。
出身:
名门望族
拓展延伸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课文小结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不仅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1.搜集谢道韫的相关故事,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2.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
8.《世说新语》二则
复习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知道哪些古代英雄少年的故事?
例:司马光砸缸
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作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文义,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称谓词语,了解“谦辞”和“敬辞”。
2.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关键的描写句感受人物的特点。
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的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内容是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逸事。
全书原8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新课讲授
(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重点词义
期: 日中:
舍去: 乃:
时年: 戏:
不: 哉:
去: 信:
引:
约定
中午
舍弃丢下

当时年龄
嬉戏
通“否”
语气词“啊”
离开
信用

(三)疏通文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问题探究
补充举例:
1.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第二人称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
尊君: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
家母(家慈)、家兄、家姊、舍妹(弟)、犬子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谦辞,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
2.梳理情节
对话背景
客人无信
对话内容
对话结果
客人无礼,对子骂父
元方责客 无信无礼
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无礼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看出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元方:
聪明、机智、善辩、直率、正直不阿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对粗鲁、蛮不讲理的人就要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人要学会宽容,能包容别人的错误,对别人所犯的错误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6.文本演绎
剧本名:陈太丘与友期
主角:
元方 客人
配角:
陈太丘
路人甲 路人乙……
群众演员:
7.在人际交往中,课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课堂小结
这原本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我们在读出诚信的基础上,还读出了宽容和理解。我们在感叹友人知错能改的同时,也要尝试着以诚信、礼貌、宽容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几则故事。
2.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