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抛体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人教版必修2·P9·例题1]的复习,引入将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问题拓展为多物体与斜面结合的平抛运动问题。2.通过拓展2,将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问题拓展为与图象相综合的平抛运动问题3.通过典例3,将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问题拓展为与超失重相结合问题平抛运动高考地位平抛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可以发现,高考命题常源于教材习题的拓展提升。教材内容多以简单的平抛为背景,考查运动合成与分解基本思想和运动学规律的应用,而高考题通常会拓展为多物体平抛运动,更多的是将平抛运动与斜面、图象问题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同学们可通过以下示例认真体会,进一步感悟高考真题与教材内容间的溯源关系。典型题例 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化曲为直法物体实际的运动是合运动,所参与的运动是分运动,有时合运动不好解决就把运动进行分解,先求出分运动再求解合运动,比如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合运动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如果是曲线,解决办法就是“化曲为直”。[典例1] [人教版必修2·P9·例题1]将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从10 m的高度水平抛出,落地时它的速度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拓展1、将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问题拓展为多物体与斜面结合的平抛运动问题(2018·全国Ⅲ卷)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C.6倍 D.8倍[典例2]将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问题拓展为一个物体与两个斜面结合的平抛运动问题(多选)如图所示,固定斜面PO、QO与水平面MN的夹角均为45°,现由PO斜面上的A点分别以v1、v2先后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其中以v1抛出的小球恰能垂直于QO落于C点,飞行时间为t,以v2抛出的小球落在PO斜面上的B点,且B、C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A.落于B点的小球飞行时间为tB.v2=gtC.落于C点的小球的水平位移为gt2D.A点距水平面MN的高度为gt2拓展2、将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问题拓展为与图象相综合的平抛运动问题(多选)(2019·全国Ⅱ卷)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 图象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拓展3、圆周约束下的平抛运动[典例3]如图所示,B为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圆弧的左端点,B点和圆心O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圆弧轨道左侧的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恰好沿圆弧在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B.小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t=C.小球运动到B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D.小球运动到竖直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本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