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与健康 4.2.2急行跳远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与健康 4.2.2急行跳远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1、急行跳远5-1跑动中的跳跃2、游戏:踏石过河 教学目标 在体验生活中跳跃动作、方法的同时,提高跑动中的跳跃能力,体会跑与跳的有机结合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急行跳远奠定基础;重点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灵敏性,提高学生跳跃能力;难点培养学生勇敢拼搏精神、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1、做徒手操2、踏板操简单动作练习上课时间:8分钟练习时间:6分钟练习强度:小~中 组织:1、二列横队 2、教师:1、口令指挥学生进行队列练习。2、指导学生拿小垫子。 3、指导学生做徒手操、踏板操。学生:1、随教师进行跑走~立定练习。2、随教师做身体各关节活动。 3、传垫子小游戏。4、模仿教师做踏板操练习。要求:准备活动充分。
二、基本部分急行跳远5-1跑动中的跳跃重点:跑动中的单脚起跳难点:跑与跳的有机结合上课时间:18分钟练习时间:10分钟练习强度:中~大 组织:人手一块小垫子,成体操队形。教师:1、讲解示范;2、提示、指导;3、个别指导学生:一、发展跳跃能力练习。双脚跳过垫子练习(立定跳远)10次左右。双脚打点连续跳练习10次左右。3、单脚跳上垫子、落回地面练习10次左右。4、单脚跳过垫子练习10次左右。二、身体调节(跑过独木桥)组织:每组垫子排成一排,连在一起。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听口令分组跑过“独木桥”5次左右。要求:1、跳动过程中注意落地点。2、按个人能力选择适当的跳跃方法,不要勉强。 3、练习中注意安全,听从指挥。三、学习体会跑动中的跳跃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讲解示范、指导评价学生:1、跑动中通过短距离“断桥”(跨越)2、跑动中通过远距离“断桥”(跳跃)
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3、讨论如何才能提高跳跃的远度? 4、师生总结要点:选择起跳腿、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摆动腿积极上摆 5、上一步起跳练习6、助跑3~5步的起跳练习 7、跑动中的跳跃练习(通过断桥) 8、学生示范表演 9、根据个人能力选择不同的断桥练习要求:练习认真,积极思考,注意安全。
三、游戏:1、踏石过河2、接力跑上课时间:12分钟练习时间:8分钟练习强度:大~中 组织: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指导练习;个别纠正;强调落地自我保护。学生:1、小组讨论如何通过长距离的断桥。(可利用垫子)2、学生练习6次左右。3、分组接力跑比赛。要求:团结合作,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四、结束部分身心放松。上课时间:2分钟练习时间:1分钟练习强度:中~小 组织:散点站位。学生随教师放松。收拾器材。要求:爱护器材,放松好。
器材 运动负荷预计
小垫子若干 最高心率 平均心率 基本密度 全课密度
160~170 110~120 50% 60%
教学反思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本课内容学习跑动中的跳跃,要求积极参与,注意安全。
生:稍息听讲。
师:排头1~2报数,成四列横队—走。
生:1~2报数,成四列横队。
师:排头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
生: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师:讲解传小垫子游戏方法。
生:分成四组,传小垫子。
师:讲解利用小垫子做踏板操的方法,做示范动作。
生:模仿老师,做踏板操。练习时间3分钟。
师:带领做专门性准备活动。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身体各关节活动。
师:把小垫子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过小垫子练习。
生:打开小垫子,进行各样的跳跃练习。每人跳10次。
师:我们以横排为单位,将小垫子连起来,想一想它像什么?
生:将小垫子连起来,像一座桥。
师:我们在桥上跑一跑好吗?
生:好!
师:设计情境,这是一座独木桥,任何同学不能掉到河里,看谁跑得快!
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跑过独木桥练习。每人在桥上跑4次。
师:现在出现情况了,独木桥断开了,你们能通过吗?
生:能!跑动中跳跃一定宽度的“断桥”。每人尝试4次。
师:独木桥断裂的宽度逐渐加大,你们能通过吗?
生:尝试、表演。每组2人表演展示。
师:表扬、鼓励,你们真勇敢。
师: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通过的,要想通过距离更长的“断桥”应该怎样做才可以?
生:回答。跑动中一定要单脚起跳,而且跑的速度要快才行。
师:补充,还用掌握起跳的时机和适当的起跳位置。教师示范。
生:反复练习。每人尝试体会6次。
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不同断裂程度的桥通过。
生:自己按能力分组,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练习。每人尝试体会6次。
师:提问,当断桥的裂度超多我们跳跃能力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提示,每个小组可以用2块小垫子帮助完成。
生:将小垫子放在断桥裂缝的中间,跑动中踩踏通过。每人尝试体会6次。
师:不断加大断裂的程度,可利用的小垫子越来越多。
生:将小垫子全部折叠起来,进行踏石过河练习。每人尝试体会6次。
师:提示,鼓励评价。将此项练习定名为:“蜻蜓点水”。
生:反复练习。每人尝试体会10次。
师:课堂小结。同学们练习非常认真,能动脑积极思考,非常勇敢。
师:带领学生放松。
生:进行身体放松。
师:宣布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