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导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难点:做好真空罩实验。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传播需要 ,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 ;传播介质可以是 体、 体、固体; 不能传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形成回声。3.声音传播快慢用 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4.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声速 液体声速 气体声速。课堂导学一、声音的产生1.手提琴发声是由于琴弦 而发声,击鼓发声是由于鼓面 而发声,笛声是由于 振动而发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2.声音传播需要 ,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 ;传播介质可以是 体、 体、固体; 不能传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形成回声。3. 鼓面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 。这个过程跟水波的 相似。用一支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三、声速4.声音传播快慢用 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5.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声速 液体声速 气体声速。6. 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回声,就是 回来的声音。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 0.1s)回到耳边,人们能把 声和原声区分开。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 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 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更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发声B.青蛙“呱呱”是由于鸣囊的振动而发声C.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而发声D.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而发声的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课堂听到老师声音是由墙壁传播的B.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到火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听到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 关于声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快慢用声速描述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声音在空气中随温度升高声速增大4.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一端,让另一人敲击铁管的一端,你会听到( )A.一声,是由于空气传播的B.一声,是由于铁管传播的C.两声,第一声是由于空气传播的D.两声,第一声是由于铁管传播的5.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两个人站在百米外的地方,都能听见彼此的声音,而且是再小的声音,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通过墙体直接传播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直接传播的C.声音经过墙壁折射,通过墙体传播D.声音经过墙壁反射,通过空气传播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振动。2.物质,介质、气、液、真空、反射。3. 声速、距离、种类、温度。4.大于,大于。课堂导学1.振动、振动、空气柱、振动。2.物质,介质、气、液、真空、反射。3.传播、传播、传播、波、声波。4. 声速、距离、种类、温度。5.大于,大于。6.反射、大于、回、回、原、响亮。课堂练习:1.D;2.C;3.C;4.D;5.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