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声现象2.2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导学重点:声音特征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导学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声音的三特性是 、 、 。2.物体越短,振动越 ,发出的音调越 ;物体越长,振动越 ,发出的音调越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 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 ,频率高则 高。频率单位是 。人能听到 Hz到 Hz的声叫做 。3.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的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 有关,跟人 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不同发声体的 、 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课堂导学一、音调1.物体越短,振动越 ,发出的音调越 ;物体越长,振动越 ,发出的音调越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 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 ,频率高则 高。频率单位是 。人能听到 Hz到 Hz的声叫做 。2. 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 较高;低音调高的波形比较 ,声音 较低。二、响度3.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的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 有关,跟人 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三、音色4.不同发声体的 、 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5.声音的三特性是 、 、 。6.某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射,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800次。则发生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就低B.物体的振动快, 声音的频率高C.琴弦越长,振动越快,频率越高D.频率越高,声音响度越大2. 课堂上老师叫后排座位的李明同学回答问题,叫他声音再大一点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音色3. 王娜在二胡演奏时,通过用手指按压二胡弦来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色和响度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B.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C.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D.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音5. 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ⅰ”的声音来(如图)。其中能发出“ⅰ”声的是( )A. 1号瓶B. 2号瓶C. 7号瓶D. 8号瓶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音调、响度、音色。2.快,高、慢、低、频率、音调、音调、Hz、20、20000、声音。3. 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距。4.材料,结构。课堂导学1.快,高、慢、低、频率、音调、音调、Hz、20、20000、声音。2.频率、稀疏、频率。3. 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距。4.材料,结构。5.音调、响度、音色。6.400、能够。课堂练习:1.B;2.B;3.B;4.D;5.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