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能识别扩散现象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并能解释相关现象重点通过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的学习,认识物质内部的微观机制。难点理解宏观现象的微观机制,体会微观与宏观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无数昆虫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二、学生自学:(一)阅读教材P2至P5,并思考下列问题:1. 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又说明了什么?3.固体与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总是聚在一起,保持一定体积?(二)自学检测1.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一切不同物体之间不存在扩散现象。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子音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散开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一)演示P3的气体扩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二)演示P3液体扩散实验(可用红墨水在水中扩散代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三)演示P4红墨水在热水与冷水中的扩散,观察哪个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四)师生归纳总结扩散:(1)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不同物质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4)同种物质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5)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五)将全班分成甲乙两组比赛,一组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另一组做出解释。活动二(一)演示P4分子之间有引力的实验,思考两铅块未被拉开的原因。(二)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13.1-8),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何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三)用身边的适当文具等,体会拉伸和压缩该文具时的感受。(四)师生归纳总结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2.分子间距离正常时(10-10m),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表现出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分子距离减小时,引力与斥力都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距离增大时,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斥力小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大于10-9m),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非常微弱,可以忽略。3.通常固体分子距离最小,作用力大,不易压缩与拉伸;气体分子距离最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液体分子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具有流动性,没有形状,难于压缩。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 B.液体和气体分子问有间隙,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5. 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空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 6. 检查酒驾时,司机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7.请根据下面的现象请做出合理的推测。(1)现象:铁丝很难拉伸;推测: (2)现象:用手很难将铁块压缩;推测: (3)现象: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的氧焊焊接;推测: 8.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9.“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______ ,可以 了。10.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很难直接把邮票完整地从信封上摘下来,这是为什么?课外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诗句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 B.柳絮飞时花满城C.大风起兮云飞扬 D.秋雨梧桐叶落时2.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3.下列诗句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 B.数树深红出浅黄C.纷纷暮雪下辕门 D.满架蔷薇一院香4.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5.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水分子间有空隙 B.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水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6.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天桂花香飘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冬天大雪纷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间有斥力7.使用吸管能将牛奶“吸”入嘴中,以下“吸”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A.电磁铁通电后“吸”引铁钉B.紧压塑料吸盘使之“吸”在瓷砖上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D.两个表面刮净的铅块紧压后“吸”在一起二、填空题8.原子核由___________和中子组成;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选填“引”或“斥”)力。9.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会变小,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一根铁棒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1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防疫人员每天会在小区喷洒消毒液。小明在家也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种现象叫做______现象,人们使用的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充分混合形成的,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 ______。11.桂林山水甲天下,因为城市内桂树成林,所以叫桂林.9、10月的桂林并非只有山清水秀、还有香飘全城.如图所示,我们能闻到桂花的花香这是_______现象,并且气温越高花香越浓,这是因为_______.12.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B3.D4.C5.B6.A7.B8. 质子 斥9. 空隙 引力10. 扩散 间隙11. 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2. 无规则运动 温度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